想讓孩子學理財卻不知該從哪著手?專家:信用卡回饋、咖啡第二杯七折都是日常絕佳範例

2020-07-25 09:30

? 人氣

2018年PISA的金融理財評量結果有幾項主要發現,值得關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發現1:父母是主要資訊來源的孩子表現較好

此次有15%的受試者未達「水準2」的基本門檻,「水準5」的高分群則占10%。長期關注金融理財素養的林正昌分析,這表示,有85%的受試者大都具備處理日常生活小額消費的能力,但對於未來才會遇到、目前較不切身的問題(例如銀行換匯時加手續費、稅表的計算等),則只有10%的人有能力因應。

特別的是,關於金融理財的知識或資訊來源,回答來自「父母、監護人或其他成人」者,表現較佳,高出平均值27分;家庭社經狀況也直接影響孩子的表現。林正昌分析,來自父母的資訊,正確性比較高,尤其社經地位愈高者,接觸到的訊息愈完整可信,這都有利於孩子建立基本概念、提高資訊判讀力。

「生活中有許多情境,很適合培養金融理財素養。例如,加油時要用哪張信用卡回饋比較好?餐廳推出四人同行一人免費、形同打幾折?買咖啡時第二杯七折,划算嗎?」溫世展建議,父母可以多費心,常與孩子討論、促發思考。

發現2:金融理財素養與數學、閱讀高度正相關

分析受試孩子在PISA各類評量中的表現,會發現,金融理財與數學的相關係數高達0.87、與閱讀的相關係數則為0.83,就連數學跟閱讀的相關係數都有0.81。林正昌指出,這在統計學上屬於高度相關,也就是說,想要提升金融素養,也可以從數學跟閱讀來著手。

數學學得好、邏輯思考強,判斷能力也會比較好,用在金融領域也通。至於閱讀素養,林正昌說,光是要理解考題,就得用到閱讀能力,而像保險、貸款等金融商品的內容,也都需要透過閱讀來理解。

基於這個發現,學校可以發展跨領域課程,這也是林正昌與研究團隊正在推動的方向。

溫世展與台北市立大學李源順教授團隊,長期關注數學素養與理財素養的結合,研究發展系列試題與課程。他指出,理財是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很適合用來做為數學素養的「練兵場」,兩者的結合也愈來愈常見,例如109年的國中教育會考中,數學科就考了披薩店的漲價與會員折扣、飲料怎麼買才划算等。

孩子未來得面臨的金融世界愈來愈複雜,目前教育系統給孩子的「裝備」是否足夠,值得關注。除了父母提高參與度、由家庭教育端「自救」之外,學校教育能否跟上,更全面廣泛的落實金融理財教育,是個大工程。

05-2。(圖/未來Family提供)
05-2。(圖/未來Family提供)

PISA小檔案

PISA是OECD所策畫的跨國評量計劃,針對15歲學生施測,主要瞭解孩子在義務教育近乎完備的階段,學到多少參與社會所需的關鍵知能,並透過跨國比較,作為各國精進教育政策的參考。台灣自2006開始參與PISA,但只考閱讀、數學與科學,沒考金融理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7月號(原標題:PISA金融理財素養調查:想要孩子長大後懂得理財有錢,父母影響最深,而非理財專家)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