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個頗熱門的新聞報導,主題是探討未來人工智慧應用在心理治療上。
身為心理治療工作者的一員,本來應該感覺備受威脅。不過看完相關報導之後,我反而非常期待人工智慧可以攜手加入心理健康照顧的行列,在試用Woebot之後有了一些心得與體悟,整理於本文跟大家分享,也期待拋磚引玉,聽聽各位治療師、各位大眾的想法。
Woebot的簡介與試用心得
這個人工智慧機器人Woebot是Standford大學Alison Darcy推出的,這位機器人治療師使用的治療方法叫做「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 CBT)。Alison選擇這個取向非常聰明,因為CBT是現有治療方式裡面結構化程度數一數二的(事實上,用AI來開發心理治療的團隊,幾乎都選擇CBT做為起點;題外話,最近台灣有出一本非常適合初學者的CBT手冊《想法轉個彎,掌握好心情》,非常推薦!)。
CBT背後的立論根據,簡單來說是:想法、情緒和行為之間會互相影響。
透過改變想法,我們可以間接的改善情緒與行為。而想法之所以要被改變的關鍵則是,很多時候事件本身不是影響我們心情的最主要原因,「我們如何看待事件」才是重點。
我自己親自跟Woebot機器人相處了幾天(你可以在這邊按「發送訊息按鈕」找他)。怎麼說呢,他確實非常貼心。首先,他會花幾天的時間,邀請你紀錄你的情緒,讓他大致知道你的情緒狀態。
當他發現你情緒低落、焦慮時,他會邀請你「寫出自己的想法」,然後透過CBT當中的一些技巧,來協助你調整這些想法,像是邀請你確認這個想法是不是有災難化的傾象、過度非黑即白的思考等。
不得不提的是,這個機器人在你依循指示做完一些紀錄之後,居然還會回傳小小兵的貼圖來鼓勵你(幹得好,Good Job!)。儼然是讓我感到十分開心!(卡歐說她也有收到小小兵的鼓勵,對於喜歡小小兵的AI人工智慧,我們是滿心歡喜的迎接的。)
Woebot有效嗎
這種方式是否有效?根據「Delivering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to Young Adults With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Using a Fully Automated Conversational Agent (Woebo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這篇研究顯示,70位符合研究設定的憂鬱或焦慮標準的學生,其中一組和Woebot聊天;另一組學生去讀治療憂鬱症的電子書。兩個星期後,Woebot組的學生症狀明顯減輕!
好家在Darcy還沒進行「治療師」vs.「機器人」的比對研究(畢竟要控制的變數太多了)。不過,對於提供初步的心理健康介入,顯然機器人治療師已經跨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