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何不叫小綠瓜?原來是千年前被迫改名

2020-08-05 16:40

? 人氣

在炎熱的夏季,小黃瓜是能消暑又方便料理的食材,涼拌小黃瓜更是小吃店必點小菜,但你是否曾越吃越疑惑,小黃瓜明明表皮和切開來都是綠的,為什麼被稱為小「黃」瓜,而不是小「綠」瓜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綠色的小「黃」瓜

有網友曾在PPT發文表示,從小就有個疑問,小黃瓜明明是綠色,為何會叫黃瓜,「難道是可以用來做黃色的事情嗎?」這個答案當然是錯的!其實黃瓜一開始叫做「胡瓜」,是從印度傳入中原地區,當時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帶了這些「胡瓜」回到中國,根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張騫使西域得種,胡名胡瓜,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木。莖細長,具縱棱,被短剛毛,卷鬚不分枝,瓠果,狹長圓形或圓柱形」。

而名字的改變是從西元4世紀的後趙開始。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是羯族人,身為皇帝的他知道了當時人們都稱羯族人為胡人,讓他非常惱火,於是下令百姓說話、書寫從此不能出現「胡」字,若不聽從命令就斬首。某天石勒召見地方官員樊坦時,指著胡瓜問樊坦知不知道它叫什麼,樊坦為了不說出「胡」字,便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從此人們就將它改稱為「黃瓜」了。根據《貞觀政要》記載,隋煬帝也做過類似的事情,隋煬帝生性多疑,只聽信邪門歪道,而且他相當提防胡人,甚至把胡床改稱為交床,把胡瓜改稱為黃瓜,還修築長城抵禦胡人。由此可知黃瓜的名稱與顏色並無關聯,更別提叫做小「綠」瓜了!

小黃瓜富含纖維素、胡蘿蔔素,有抗氧化、防口角炎等作用。(圖/取自農委會農業兒童網)
小黃瓜富含纖維素、胡蘿蔔素,有抗氧化、防口角炎等作用。(圖/取自農委會農業兒童網

小黃瓜、大黃瓜,傻傻分不清楚?

釐清了從小到大對於小黃瓜名字的疑惑,仍有人不清楚,同樣叫「黃瓜」,小黃瓜和大黃瓜是一樣的嗎?這個問題同樣激起網友的好奇心,在PPT八卦版上貼文寫道,「黃瓜小時叫做小黃瓜,但是他來不及長大,來不及變成大黃瓜,就被人們吃了,是不是這樣?」有人認真留言提問「小黃瓜好像怎麼種也長不大,品種不同嗎?」

事實上,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農業達人回答,大、小黃瓜早期是同一種,在同一時間,一株黃瓜一般來說只能留一條做大黃瓜,其他還沒長大的黃瓜就及早採收,成為小黃瓜。由於大黃瓜有近一尺長,為了避免果實太接近地面,因此大部份在第一、二朵花結的瓜還小時就摘下來當小黃瓜出售。達人表示,現今已改良出專門摘小黃瓜的品系,「其實大小黃瓜,都是同一種瓜,只是改良出更細的品項而已。」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