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收入並不一定代表賺錢,對個人或公司經營而言,真正要注意的,反而是最後的現金流。作者建議,可透過階段性的花費、擴張淨值池(累積存款)來維持現金流的穩定,以減緩市場快速起落的波動風險。」
最近隨著台灣疫情趨緩,報復性旅遊紛紛出現,政府三倍券正式登場,應該也可以讓這波消費力道增強,緩解前陣子不少商家的壓力。
昨天跟經營婚紗的朋友聊到這波疫情,朋友餘悸猶存,感嘆這段期間,曾接到更大型的婚紗公司詢問是否願意收購該公司的電話,朋友一說,我們都很驚訝,真沒想到某大婚紗公司會撐不住,走上詢問收購的命運,但這也反映出,財務健不健康,在市場往下時格外重要,就如同創業圈流行的一句話:「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非常血淋淋。
朋友慶幸自己營運策略得當,加上財務操作正確,如今才能度過風暴,開心迎接這波反彈。
如果你正在創業中,不管公司大或小,財務指標真的必須要搞懂,很多老闆不懂財務報表,覺得交給別人就沒事,反而是把自己放在風險中,越賺越窮,白忙一場。
這周廣播節目《創意領航家》邀請到大亞創投合夥人郝旭烈先生來分享自己過去擔任台積電高階財務主管,以及後來多年創投經驗,累積對於財務報表精準的判斷力,郝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困難的報表變得簡單,一秒就能懂。
舉例來說,企業經營者最常遇到的財務困難,就是覺得自己接了很多單,應該會賺錢,結果搞半天卻沒賺甚至還赤字,更不要說,有些單子接了後才發現原來越做越賠,到底該怎麼避免?
郝哥在錄音間分享,其實這只要搞懂財務報表的收入、應收帳款和現金流三個關鍵,就能避免犯錯。
所謂的收入,郝哥說,你就想成是「賺得到的錢」,而應收帳款則是你真正能「收得到的錢」,現金流則是能「留得住的錢」,用這三個概念去想,應該就簡單好懂了。收入不代表你能賺錢,真正要注意的,反而是最後的現金流,這是一家公司財務體質健康的重要基礎之一。(想想這一波疫情多少公司都是因為現金流斷掉而倒啦)
既然知道現金流重要,那如何能有穩定現金流就會是財務設定策略重點,郝哥分享兩招,我覺得很實用:
一、採取階段性花錢策略
千萬不要在還沒賺到錢時,就以為自己可以賺到這麼多錢,過份樂觀的花出不對等的費用,這只會讓你的企業陷入危機中。最好的做法,是等到收到錢了之後,再去從中提撥比例來花費或投資,才會是安全的做法,可以減緩市場快速起落對公司造成的波動。
二、時時刻刻關注「淨值池」
一個人衡量財富,不是看收入多寡,是看淨值多寡。
淨值是指主要資產扣掉負債,企業的金錢觀應是將賺到得錢,將錢放入庫池中,剩下的錢再「量入為出」的花費,才能慢慢累積淨值池。簡單來說,看一個人有沒有錢,膚淺的看法就是他賺了多少,但聰明的人是去看他的「淨值池」就是「存款」多少。一間公司如果擁有豐沛的淨值池,就像一個男人有很多存款,就算穿一件邋遢的襯衫,也是黃金單身漢。(咦這比喻….XD)
郝哥分享的這些觀念,可以說是非常基本卻很核心的財務概念。
「你的財富不是看收入,而是看存入」,這不僅適用於個人,更適用於公司經營,因此,「量入為出,擴張淨值池(累積存款),讓現金流能穩定」才是一間企業能永續經營的重要關鍵。
作者/朱楚文
前非凡電視台主播,30歲前幸運訪問上百位全球頂尖財經科技領袖專家,是位財經科技趨勢觀察者、熱愛投資理財的雙寶媽,著有《全球頂尖領袖親授的17堂課/遠流出版》,現為IC之音竹科廣播《創意領航家》節目主持人與國際財經科技論壇雙語主持人。
本文授權自《朱楚文_主播的採訪筆記》
責任編輯/任婉鵑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