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為何疫苗能幫助人類對抗病毒?醫師揭免疫系統之奧祕

2020-08-12 12:02

? 人氣

疫苗的先決條件是要分離出病毒,然後將病毒去活性當作苗種。(圖為牛津大學科學家正在檢視受試者血液樣本/AP)

疫苗的先決條件是要分離出病毒,然後將病毒去活性當作苗種。(圖為牛津大學科學家正在檢視受試者血液樣本/AP)

發炎引起的疾病常讓人感到擔心,但如果了解發炎的由來與成因,將會更明白體內免疫系統為了維持我們的健康,做了多少的努力。其實,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為了消滅外來感染物的必殺技之一,究竟免疫細胞是如何利用發炎來抗敵呢?

許多疾病是由發炎引起的,像是關節炎、肺炎、膀胱炎、肝炎、腦炎都是我們常聽到的發炎疾病,簡稱為炎症。在西方的醫學史上,首先記載發炎的是被尊稱為西方醫學之父的希伯克拉提斯。他將受傷後紅腫發膿的皮膚稱為發炎。那世代的醫學受到宗教、哲學及民間迷信的影響很大,即使醫學之父也沒辦法擺脫這種影響。他認為發炎是由於生命要素的不平衡所產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對發炎的最初認識

四百年後,羅馬帝國的學者凱爾薩斯 (Aulus Cornelius Celsus)進一步將發炎定義為紅、腫、熱、痛四大症狀。凱爾薩斯是一位奇才,撰寫了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其中的八章被認為是醫學百科。他的醫學百科對之後西方醫學的發展有巨大影響。

他在書中將人的病痛做系統性的分類,這些分類有助於疾病的辨認,也就是我們現代人講的「診斷」。在他的書中對發炎做了相當詳細的描述,他把紅、腫、熱、痛納入診斷時的主要症狀。這四種症狀成為醫學上的經典,一直流傳到今日。至於為何發炎時會有紅、腫、熱、痛的症狀,當時並不清楚,一直到了十八世紀才開始露出曙光。

這一切都要感謝顯微鏡。在顯微鏡的光照下觀察發炎組織,很容易看到充滿紅血球的擴張小血管在血管外側呈現水腫。水腫的形成是由於水分自小血管滲透到血管外的組織。血管擴張產生熱,呈現紅色並引起水腫,解釋了紅、腫、熱、痛的症狀來由。病理學家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發炎並不限於皮膚,內臟也會,其中以肺炎最明顯。肺炎的組織內也充滿了擴張的血管及明顯水腫,而腸炎、膀胱炎等在顯微鏡下的病理也一樣,因此奠定了發炎的一般病理。

中國自古也有發炎記載,特別是治療發炎的藥草有豐富的收藏。到了十八世紀,對發炎疾病做了詳細辨認及記錄,消炎的藥方也獲得系統化的分類。這些藥典已成為研究消炎新藥物的寶藏。

人類一直認為發炎是給人帶來痛苦的病,沒想到,到了二十世紀中旬才發現發炎的本質是在保護人體,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生理現象。因為人體是用發炎來殺病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當發炎反應失調或過火時,才會引發疾病。

早在十八世紀,就有歐洲醫學專家提出發炎是一種抗菌的生理反應,這個理論並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具有權威的德國病理學家反對這種理論。當時有些德國病理學家頗具影響力,一旦他們提出反對,新的理論很少被接受。發炎是為身體滅菌的理論雖然新穎而且正確,當時也同樣被壓制然後遺忘。這些病理學家會反對,是因為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發炎變化都呈現出疾病的狀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