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十八世紀前,人類的醫學發展對「免疫」還處於一無所知的狀態,當時的人並不明白免疫的威力。二十世紀初,免疫理論開始萌芽;到了二十世紀中下旬,免疫系統的奧祕才一層層被揭開……
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親身經歷當時雅典城邦與斯巴達城邦聯盟的爭霸戰,寫了一本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當時的雅典是文化政治中心,但是陸軍的勢力比不上斯巴達,只能靠較強的海軍作戰。許多百姓由外鄉搬入雅典城,希望得到保護,雅典城內因此人口劇增,擁擠不堪。戰爭開始後第二年,瘟疫由非洲經雅典港口傳入雅典城,造成上萬人死亡的空前災難。修昔底德在書中記載了這次瘟疫對雅典城的消耗,讓雅典軍力大減。
有趣的是,修昔底德的書雖是描述戰爭的親身經驗,對瘟疫也記載得淋漓透徹,將瘟疫患者的症狀病情描述得很詳盡。他自己當時也得了瘟疫,幸好逃過死亡。瘟疫疫情減低,許多人放了心,以為就此無事,沒想到瘟疫又重來兩次。修昔底德發現一旦得過一次瘟疫,就不會再次得病。得過瘟疫的人還能當義工,幫忙照護病人並處理屍體後事。他觀察到的情況,用今天的語言來說,就是得過一次瘟疫的人,體內有了免疫力,足以抵擋瘟疫再次入侵。
歷史上的大瘟疫
瘟疫對國家、社會、家庭及個人的影響極大,甚至會把國家拖垮;公元二世紀羅馬發生的大瘟疫,就被認為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之一。瘟疫也會讓整個社會混亂,人心惶惶;十四世紀發生在歐洲的大瘟疫就是一個例子。這場大瘟疫侵入歐洲每個大鄉小鎮,殺傷力十足,有時整個鄉鎮的人都罹病,根本沒人可以照護病患、處理死者。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黑死病」,記載中也提及只要得過一次瘟疫便不會再得,就可以照護家人或社區教會醫院的病人。
以這兩次瘟疫為例,可以感覺在古代,人類與瘟疫總是處於戰爭狀況。瘟疫入侵時,免疫力強、得病較輕微的人可以免於一死,而且終身免得瘟疫,所以「免疫」這名稱便是「免得瘟疫」之意。
這裡提及的史上幾次大瘟疫都是由細菌或病毒所引起。十四世紀的黑死病由細菌引發,這種細菌喜歡與老鼠共存,老鼠身上的跳蚤便將體內的細菌傳染給人類。在人口擁擠的地方,衛生處理不佳,到處都是老鼠的活動範圍,這給了跳蚤良好的機會,黑死病才會傳染得那麼快、那麼徹底,因此黑死病也被稱為「鼠疫」。
人體對跳蚤傳入的細菌具有抵抗力,但是當大量細菌入侵時,來不及製造抵抗武器,因此得病。然而一次感染後,身體就會深深記住這個細菌,再入侵時便可發動體內強有力的防衛部隊將細菌滅除。就像有的人常患感冒,一旦感冒就要休息好幾天才能恢復;有的人則很少感冒,我們就常稱讚少感冒的人免疫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