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被排擠、在NBA被孤立,Kobe只能跟影子練球最終成為球王!這就是「忍受孤獨必成大事」

2020-08-18 17:41

? 人氣

十七歲的Kobe並沒有選擇上大學,而是把自己的才華帶到了NBA,成為了NBA為數不多的高中生。初到NBA的日子,他備受孤獨的煎熬,當他與歐尼爾聯手為湖人拿下第一枚NBA 冠軍戒指時,他與歐尼爾的矛盾也逐漸激化。隊中的老大歐尼爾不甘心自己僅得到為數不多的出手機會,Kobe的不傳球,是他憤怒的唯一原因。隊中的主教練菲爾·傑克森也用盡一切辦法想讓Kobe屈服,他甚至暗中幫助歐尼爾在隊裡孤立Kobe。於是更衣室的嬉戲打鬧,Kobe只能默默地看著而不能參與其中。然而這些卻讓Kobe迎來了每年夏天必需的自虐式訓練──每天一千次瘋狂投籃訓練,與自己的影子一對一練進攻、練防守。他始終堅持著一條規則:如果無法正常交流,那就用自己的行動來征服。然而他只能靠自己,因為當時隊裡除了馬龍、喬治、費雪,不會有任何人傳球給他。在人生的幾個重要階段裡,Kobe總是孤獨的。也許你會說這些養成了Kobe孤傲、偏執的性格,但是,這些不也成就了Kobe嗎?若Kobe從小不缺少朋友,從不孤獨,他還會堅持每個暑假裡每天十二小時的訓練嗎?他還會在每個賽季過後的夏天,自虐式地一千次投籃嗎?他還會把籃球視為生命嗎?這一切,將會變成未知──也許,他會;也許,他不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赫胥黎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沒錯,當居禮夫人不願在家裡多放一把椅子時,她接受了孤獨;當愛因斯坦在某一次聚會時對朋友說「我甘願回去做一頭啃草的牛」時,他選擇了孤獨。他們都是人類史上的偉大科學家。歌德說:「人可以在社會中學習,然而,靈感卻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湧現。」南森說過:「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的孤獨和沉思。」

「孤獨」一詞在詞典的解釋為「獨自一人」。獨自一人,我們能更冷靜地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獨自一人,我們能擁有更多的時間獲取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宣洩心中的不滿;獨自一人,我們更能正視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優點;獨自一人,能使自己擺脫依賴,走向成熟的享受。

所以,一個人如果想知道能否成功,首先要問自己能否承受得起孤獨和寂寞。你能否在孤獨和寂寞時不尋找別人發洩,而能夠在孤獨和寂寞的環境中充實和愉快地度過?因此,獨自品嘗孤獨和寂寞,可以讓自己更成熟、更進步。

作者介紹|金暢

金暢,專職作者,著有《質感人生手帳:即使跌倒,也要落落大方,成功也可以很優雅》。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清文華泉《質感人生手帳:即使跌倒,也要落落大方,成功也可以很優雅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