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男生老愛生氣、憤怒?心理師:當脆弱不被允許久了,他也忘了自己是有血有淚的

2017-07-11 05:20

? 人氣

最終我們選擇的方法,就是欺騙自己。

在我們的文化氛圍裡,比起脆弱,男性更被鼓勵要不畏困境、勇往直前——可以憤怒、可以攻擊,甚至可以傷痕累累,但就是不能脆弱與退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既然心裡的鬱悶不能大聲說出來,那麼,要麼借酒澆愁,要麼乾脆用這個文化唯一允許的方式——生氣,來表達內心所有的不愉快。

為什麼如實表達情緒很重要?

在面對各種情緒時,如果我們缺乏辨識能力而只用某一種情緒去表達,久而久之,我們就離自己的真實情緒愈來愈遠,並漸漸喪失表達其他情緒的功能。

這會有什麼可怕的後果呢?

情緒難以撥雲見日

總是用生氣來代替其他情緒,慢慢地,我們會愈來愈難感受自己當下到底有哪些情緒;無法感受到自己真實的情緒,就很難表現出適當的行為。

例如,明明很擔心晚歸的家人、明明是心急如焚地幫孩子送准考證到考場、明明是心疼孩子被欺負,但是這些出於「愛」的擔心,最後卻一概以怒罵的方式來表達,不僅使對方感覺很受傷,自己也為此後悔、自責不已。

喪失表達其他情緒的能力

情緒表達是一種能力。既然是能力,就得透過練習才能愈來愈熟練。

如果我們沒有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一概以憤怒來表達,到最後,我們真的就只剩下生氣的能力了。

(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你還有情緒表達的能力嗎?(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增加與他人的誤會與衝突

習慣用生氣來表達所有不愉快的情緒,別人其實無法理解我們的狀態,對方可能會因為我們的生氣而產生誤解,造成彼此有更多無謂的衝突。

也許我們原本是想為自己做點解釋,或與對方好好溝通,卻因為不習慣自己的緊張而自動以生氣表現,最後就因此弄巧成拙。

不可輕忽的社會期待

事實上,不只男性,女性也很辛苦。因為我們不僅剝奪男生脆弱的本能,也同時否定了女性生氣的權利。

稍微注意一下,會發現我們的文化比較傾向女性以難過、脆弱的方式來表達憤怒。如果女性生氣,就會被貼上「潑婦」、「不溫馴」等負向標籤。這樣的期待顯然不合理,因為女性並不如文化所期待的那般脆弱,她們也會有生氣與不滿,如此不合理的期待使得女性只能壓抑自己的憤怒,轉而認為自己無力改變事情,也不能為自己爭取需求。

這些現象,其實都是文化的價值與期待在影響我們的情緒表達方式,進而扭曲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甚至不自覺地否認或壓抑自己的情緒與需求,使我們離真正的自己愈來愈遙遠。

文化的力量當然不容小覷。雖然近幾年有許多性別刻板的概念已在許多人的努力下,漸漸有所翻轉與提升,但整個環境要達到性別平等與客觀的目標,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還是有必要時時去覺察:主流文化夾帶的價值觀對我們造成了哪些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