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有點餐的困難嗎?走進便利商店想喝杯飲料,卻不知道該打開哪一個冰櫃?好不容易做下決定,當餐送來時卻又感到懊惱?這種情境在你的生活中多頻繁發生呢?
生活中的選擇,小至這餐吃什麼,大至要不要離職換工作,因為影響程度不同,因此花費時間與思考層次不同,但需要花時間仔細琢磨不外乎幾個重要的層次:
1.做了決定後的生活,是否讓我喜歡?
2.做了決定後的結果,我是否可以承擔?
因此選擇焦慮往往是因為:我不確定我喜歡什麼,我不知道我是否有能力承擔。當一個人出現這個現象,很有可能常常看他人臉色過活,經常擔心自己做得事情是否被喜歡。也很可能對自己的生活難以負起責任,做了決定也容易怪天怪地怪父母。
在我心理工作中觀察,選擇焦慮者常有的現象:
1.被迫的心理反應
他們往往不喜歡做決定,但在極端痛苦的情況下,會覺得自己不得不做決定,也經常讓自己落入受害者的角色中。例如:覺得主管總是在壓榨自己,不會壓榨其他人,也沒有人願意幫自己出頭,忍耐多時後,覺得自己必須辭職找其他工作,可是又擔心自己的年紀、技術,覺得自己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艱難的選擇。
很多人會認為,只要主管不這麼機車,也不需要選擇,但其實在這件事中,你不一定要讓自己坐在受害者的位置,而是那個為自己生命主動出擊,例如直球面對主管或是尋找自己的天空。
當你握有自己生命的主導權,你會認清什麼地方適合你,什麼地方不適合,你更會懂得你有什麼價值,並尋找能夠讓你價值真正發揮的地方。
2.多方分析後一堆「可是」
陷入選擇難題時,往往會諮詢一堆人,找到資深、可信賴、資源豐富者來尋求協助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陷入選擇焦慮的人,即便他人給予見解和分析,通常緊接著就是很多「可是」以及「沒辦法」,就像前面要離職的例子,在離職之前往往很多人給過建議,也往往是「可是」收場,其實是因為無法承擔選擇,害怕決定之後的後果,或者嚴重一點,是擔心做決定後會後悔,而你會討厭那樣的自己。(但通常,你有這個情況就沒那麼喜歡自己了)
當你願意告訴自己,不論結果怎麼樣,我陪伴我自己,我承擔這份選擇,我面對後續的難題與挑戰,我相信我擁有不論是外在或內在的資源時,那份對自己的信任,就能帶你穿越各種困難了。
3.不確定自己要什麼,但可能清楚別人期待什麼
缺乏對自己的喜歡時,就很需要別人喜歡與認可自己,以離職的例子,至少有一份看似穩定的工作,在外人或是父母眼裡是「正常或令人安心」的樣子,即使心裡不開心,但為了別人會忍一忍,但忍久了又覺得自己情緒受害,因此一直在這股矛盾中。
當你願意肯定自己的需求,願意長出承受他人失望與質疑的能力,畢竟你的生活中,並非每個選擇都幸運的獲得全面支持,你具備這些力量就能為自己活成你喜歡的樣子了。
說到這裡,你願意好好喜歡自己,願意承擔生命的重量了嗎?
文/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愛心理(原標題:任何事都難做決定?選擇焦慮者常出現的三種現象)
責任編輯/連珮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