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真實體驗,終於讓周慕姿認真思考:「如果不好好為自己建立一些專業,接下來的人生就是不斷被選擇、威脅被取代,忍耐跟抱怨的份,」未來的圖像也越來越清晰,她發現自己不適合在組織內工作,想獨立作業,想擁有專業,並且做與助人相關工作。加上基金會剛好到八八風災後的小林村辦活動,周慕姿被災民心中難以彌補的失落震撼到,接觸到心理師的工作,她終於找到了有興趣、又符合想像的職業。於是她一步步踏實的去找資料,研究心理師的學歷資格、工作型態、未來可能出路與薪資,還跑去買心理系所的參考書試讀。
周慕姿不僅在理智上做研究,內心也謹慎考慮了一年。因為那時的她,有份穩定工作、有固定交往的男友,接下來按照社會期待的發展就是結婚、生子,好像人生就圓滿了。家裡經濟剛好在那一年出問題,周慕姿了解,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隨意決定。「但是為了夢想中的生活,我必須賭賭看,」於是她在30歲那一年辭職,放棄過去7年傳播學院所學、4年工作經歷,順利考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投入諮商的陌生領域。
放手一搏,媽媽是永遠的後盾
當周慕姿說想轉行念諮商所,媽媽就擔心到好幾天睡不著覺,「不知道這小孩到底在幹嘛?」,媽媽知道女兒不喜歡當時的工作,就像周慕姿從小到大的各種選擇,媽媽總是懷抱著母親的擔憂無怨支持著,也始終讓女兒理解「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的道理。「還好從我說要考、到真正考完,時間不是很長,媽媽還來不及緊張就結束了,」周慕姿有點不好意思的說。
諮商對周慕姿是從零開始的新挑戰,從小不太花時間念書的她跟媽媽說:「書居然會念不完!」碩一那年,她常聽不懂老師上課說的專有名詞,不認輸的她花很多時間泡在圖書館K書,在專業上求進步。外人看來,周慕姿想念什麼、想考什麼都做得到,好像格外幸運,但她自認下的功夫絕不會少。
現在的周慕姿是「行動心理師」,過著接案、演講,有空就跟樂團去表演的理想生活。從世俗眼光看,在政大7年、基金會工作4年,是全然浪費嗎?周慕姿認為不盡然,政大那幾年學到了扎實的傳播跟後現代批判理論,文字功力跟文字敏感度也大增進,對現在的諮商工作其實非常有幫助。
人生是不斷做選擇的過程,遇到了困難,自然會去想辦法解決,重新選擇。如果孩子選擇了一個爸媽不滿意的科系,周慕姿會建議,爸媽陪在身邊,觀察孩子是否把握機會接觸各種行業,也可以把爸媽的擔心與生涯選擇的利弊分析給孩子聽,親子之間保持討論、互相理解跟妥協的過程,最後做決定的是孩子,責任也在他們身上。
「我現在還沒有小孩,不過想像以後,如果我的小孩說想去開飛機,我應該也會崩潰,但我會盡量做到我媽媽對我做的那樣。因為當一個小孩知道,他不需要花力氣去跟家人對抗,自己對人生有選擇權,也要全然為自己決定負責,做決定會更謹慎而篤定,」周慕姿說。
文/ 李宜蓁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親子天下
責任編輯/鐘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