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面對什麼選擇,投資人都會按n分之一的比例來「出牌」,這被稱為「n分之一法則」。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其中的差別非常大:在第一種選擇下,投資人的資產實際投資於股票的比例為50 %;在第二種選擇下,這一比例為75 %;在第三種選擇下,這一比例為25 %。
理性的資產配置
「n分之一法則」不是一種理性的資產配置方式。那理性人會怎麼選?無論可選擇的投資項目是什麼,理性投資人都應該非常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且其風險偏好不會發生改變,也就是說,理性人在以上三種可選擇的類型中,會精確計算資產配置的比例,最終投資於某種風險資產(例如股票)的比例在三種情況下都是一致的;對這個人來說,如果最優投資於股票的比例為40 %,則無論給出哪些可選擇的資產,他最終投資於股票的比例都應該為40 %。
所以,「n分之一法則」這種簡單的分散投資方式與理性的精確分散是不同的。簡單分散錯用了資產配置,對於投資決策來說是一種不可忽視的錯誤。
那麼,理性的分散化究竟應該怎樣做呢?
實際上,理性分散化或最優資產配置的比例是可以精確計量的。每個人的最優資產配置應該讓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效用值取決於三個變數:資產的收益、資產的風險和自己的風險偏好,也就是說,面對同樣的資產,每個人的最優資產配置的比例取決於各人的風險偏好,理性人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來計算最適合自己的配置比例。
比如:A更厭惡風險一些,那麼A的最優資產配置計算出來可能會是將62.7%的資金投資於銀行,37.3 %投資於股票;而B沒那麼厭惡風險,B的最優資產配置計算出來可能會是將36.4 %的資金投資於銀行,63.6 %投資於股票。
由於A和B的風險偏好不同,所以他們的資產配置也不一樣。任何人都有確定的風險偏好,所以對於每個人來說,最優資產配置是確定的。
作者介紹│陸蓉
得到App課程「陸蓉·行為金融學」主理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學者」,連續破格晉升為博士生導師和教授。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期刊社社長;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學者,跟隨行為金融學奠基者系統學習了該領域的理論知識;她的行為金融學課在金融投資圈備受關注,碩博課程一座難求。
擁有多年在大型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工作的實戰經驗,持續追蹤國內外的最新研究進展。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三采文化《為何賣掉就漲,買了就跌?:行為金融學教你避開人性弱點,擴大投資效益,實現財富自由!》(原標題:為什麼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還是賠了)
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