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見過對方家長,參與對方家聚都能自在暢聊
家庭聚會是很親密的場合,會遇到對方的家長、手足與親友,會受邀到家聚也代表對方的家人是喜歡(認同)你這個朋友,不會有隔閡感,而是自在的相處。
在飯席上不需要假裝的噓寒問暖,而是能自然的聊起生活狀態、分享日常感受的體驗。
7. 彼此都有優點學習、缺點都能互相提醒
會成為重要的摯友,不會完全的只有優點,因為缺點與慣性都會有所出入,但能包容或者理解「這就是你的樣子」所以計較與批判的成分較少,若感到對方的思想行為有些偏離正軌時,也能適時提醒,而不是當下立判問題。
但肯定的是,彼此價值觀一定是接近相符、都有欣賞與請益的部分,否則不會如此親近。
8. 經歷過倆人的大風大浪,情誼更深厚
所謂的風浪不僅看見對方在情場失意,也許曾經在倆人公事合作關係中,出現前所未有的矛盾與不適,卻能在事件過後倆人都自我省思與體諒對方;或者一方職場失敗,導致生活有了困難,卻不離不棄的出手相救與支持⋯⋯情誼關係超越的利益、金錢等,看見對方最難堪的時刻,都不會改變情感的相待,而更累積彼此的深厚情誼。
9. 能當對方的情緒垃圾桶,但不會難以消化
能夠理解彼此在意的「痛點」,知道對方需要宣洩還是需要提點,時而深入分析、時而陪伴就好。
10. 不會計較,而是心甘情願
友情之間的凝聚成分包含「給予」,無論是付出的時間、耗費的精神、金錢的價值等,有時請客對方也不會在乎有沒有被請回來,因為是一種「關愛」與「呵護」的展現,如果有所期待對方的回饋,就會變相的有索取、有條件的交換,這心意就有些變調了。
摯友是深層的連結,無法靠表面假裝
這樣的友情,是超越男男、女女、異性等之間的情感交流,含有信任、尊重、認定的狀態,是一種舒適且有份量的存在。隨著年紀增長,相遇的人事物變多,從中與人相處的經歷中會越來越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摯友,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角色,要好好的珍惜。
無論你認定的摯友是如何,只要這個友情讓你能真實的做自己、彼此都能相互成長,這樣就足夠了。
作者介紹|Ajin
我是Ajin,長年投入設計、企劃、藝文相關領域,目前為「平面設計師」與「專欄作者」的角色 / 多年經歷:流行雜誌特約編輯、講師、服裝品牌、私廚主理人等跨界參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你有深層交流的「摯友」嗎?十項分析找出珍惜的他與她)
責任編輯/連珮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