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不是要講3萬元與25萬元的差距,我要講的,是一個南韓逃犯申昌源的故事。
1989年間,申昌源犯下強盜殺人案,被判處無期徒刑。入獄八年後,他竟然有辦法鋸斷鐵窗逃亡,在逃亡過程中,因為無法從事正當工作,他仍然行竊,對象是有錢的那些人,除了自己花用,就是把錢捐給教堂、孤兒院。警方在他逃獄後,不斷追捕,並且提高懸賞金,但是始終無法抓到他。最後,他還是因為被人舉發,逮捕歸案。在鏡頭前,他的表情淡然,只說自己心情很輕鬆。重新入獄後,他自修法律,還寫了書,在這本類自傳的書裡,他寫下了這段話:
「像我這樣的人,其實是有可能不會變成這樣的,小學的時候如果能有一個老師願意摸摸我的頭,跟我說我是一個好孩子,我也許就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可是在我五年級的時候,老師卻當面罵我『狗崽子,沒錢你來學校做什麼,還不快滾』,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的心裡就長出了惡魔。」
南韓是階級化極高的社會,即使是學校,同樣也會有貧富差距,更會有因為貧富差距而帶來的歧視。申源昌的家境非常困難,8歲時母親就過世,父親每天酗酒,喝醉了就對孩子家暴,而老師對他則是不假辭色,學習成績不好、得不到任何師長的關愛、動輒對他打罵。在家裡與學校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與愛,沒錢吃飯,就開始偷東西,案子越做越大,最後就走向這條路。
他有得選嗎?他快樂嗎?如果問他,3萬元與25萬元,哪一種收入會讓他快樂,他當然會選擇25萬元,因為起碼會讓「那些人」瞧得起他,他會有錢吃飯、有地方睡覺,而不用藉由傷害別人的方式,取得別人不費吹灰之力,只因為投胎正確,就可以擁有的基本資源。錢就是熨斗,可以把一切燙平,不是嗎?你說他不善良?有錢,就有機會選擇善良,如果有錢的話,我想他也會很善良。當一個人有餘裕可以不擔心生活的時候,就有機會顯示自己善良的一面。如果這個人,扣除房租、水電、基本開銷以後,月底就得擔心沒有泡麵可以吃,他考慮的不會是善良,而是活下去。
那是一種叫做「窮人的氣味」,就像是電影《寄生上流》說的一樣。要賺到25萬,能力是基本的,但還得要搭配投胎與運氣。月薪3萬元,甚至以下的人不夠努力、不夠賣肝嗎?當然不。有時候就是「認真無路」,你要這些人怎麼辦?去比較煩惱,實在太過,因為賺到25萬月薪的人,散發出來的氣味,就是跟3萬元不一樣,畢竟對於他們而言,煩惱就是日常,不用比較。以為3萬元的人擁有的快樂比所得25萬元的人要多,那是因為沒有真正窮過,不知道那種氣味,會讓自己有多煩惱、有多難過。而最悲傷的還在於,不久以後,25萬元的人,可能會變成250萬元,但是3萬元可能會變成2萬4千元,甚至沒有。
所以,去比較薯條吃一半可以丟掉,或是買星巴克會不會在意買一送一,這是沒有意義的。畢竟人的幸福很相似,悲劇卻各有不同。而3萬元的煩惱,肯定會比25萬元的多。如果我們即將或已經是25萬元,希望自己別忘記,我們擁有的這一切,可能只是因為投胎與運氣所導致,不只是自己很努力,更不是因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機會的話,請多關心身邊的人,不要成為一個勢利的傢伙。而如果我們只有3萬元,想辦法讓自己快樂,因為那是其他人無法奪走的東西。如果不快樂,那不是你的錯,要相信自己,盡力了就好,你已經很努力了。
真的,我們都很努力了。放棄是最容易的,所以,別放棄,就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呂秋遠臉書。
責任編輯/焦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