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小時候我們都聽過許多告訴我們要堅持、有恆心的故事,但到底甚麼時候該堅持?如果已經失敗了,還要堅持下去嗎?
還記得這些偉人故事?
站在河邊看小魚逆流而上。
大風雪仍勇敢地上學去。
練毛筆字寫完一缸水。
為了加深印象,老師請學藝股長把這些故事的啟示寫成簡短的標語,貼在教室兩邊的牆上:「有志者事竟成」、「鐵杵磨成繡花針」…
我們都曾堅信不疑,並用這些原則來背書、補習、考試,效果很好!
但進了社會,這些原則突然不靈了。
像小魚般逆流而上,結果錯過市場風向。
練毛筆字寫完一缸水,發現沒有人在寫毛筆字了。
我曾在大風雪中加速前進,最後碰到「 Road Closed」(道路封閉)的警告標誌。
小時候那些故事的本意都很好,鼓勵我們持之以恆、越挫越勇。
但當年老師沒時間跟我們深入解釋,或解釋了我們也聽不懂,於是我們只學到字面上的意義。
把字面上的意義,應用在殘酷的現實世界。結果是忙得半死也沒人同情,堅持到底卻是一場空。
在「 Road Closed」的標誌前,我領悟到:堅持是美德,但並不是要在同一條路、用同一種步伐,逆風前進。
而是當這條路走不通時,眼睛仍緊盯遠方的目標,但雙腳離開原路,開始去尋找、甚至鋪設,叉路。
比如說,星巴克一開始只賣咖啡豆。霍華舒茲去了義大利,看了500家咖啡廳,決定「轉彎」,開始賣一杯杯的義式咖啡。
Instagram的前身有打卡、遊戲、照片等功能。創辦人「轉彎」,專注在照片。
YouTube最初是影音約會網站。創辦人甚至付費給正妹,請她們上傳影片介紹自己。做不起來後,他們「轉彎」,上傳自己在動物園的搞笑影片,結果大紅。
這些故事的共同點是,當事人堅持了「願景」,但改變了「做法」。
改變做法,就是「轉彎」。
轉彎不容易。因為轉彎後會走上岔路。岔路不像正道有路標,岔路通常荒湮蔓草。要從岔路走到目的地,需要時勢、機運、創意、苦功。當然,也要堅持。
商業上要「轉彎」,其他領域也是。我曾寫過一齣叫《天使》的電影劇本,投稿參加優良劇本創作獎。
落選通知上面寫:
「台端之大作,因獎勵名額有限,未能入選,實有遺珠之憾,至盼再接再勵。」
我沒有「再接再勵」。我「重寫一遍」。
隔年再去比賽,這次得獎了。
為了詮釋「轉彎」,我請《 創業拿鐵 Start Up Latte 》的作者新雅寫了文末這篇文章。
她舉矽谷公司Instacart為例(超級市場代購服務的APP,公司價值34億美元)。創辦人想加入頂尖的育成中心,被拒。為了讓育成中心知道他的APP有多好用,他用APP訂了六箱啤酒送到育成中心。負責人收到後為之驚艷,才破例錄取。
回想過去達標的經驗,你是「加速」?還是「轉彎」?兩種方式都可能有效,但巧妙各有不同。留句話,分享你的經驗。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王文華TOM WANG臉書,原標題:成功最快的方法,有時不是「加速」,而是「轉彎」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edia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