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學投資?」
「當然是因為要財富自由阿」
之前我在粉絲專頁學問過這議題,許多人的回答都是想要財富自由。也發現身旁的朋友,目標都是財富自由 ,才開始接觸房地產、股票、期貨等等。把財富自由變成成為人生勝利組的最終要素。
我第一次看到財富自由這 4 個字,深深著迷,可以不用工作又有收入該有多好阿,直到我看到《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這本書,又有更深一層的體悟,原來財富自由的真諦是「自由」,而非財富。
這篇文章和你分享:財富自由真正的定義
盲目的追求財富自由
財富自由這 4 個字還真的充滿無限的魅力,不管年齡老少都想要追求,更是許多年輕人嚮往的目標,想要「賺很多錢卻不用工作」。
於是在社群媒體、廣告文宣都打著這 4 個字的名號,然後搭配數張圖片,內容可能是跑車、一大堆錢,吸引大眾投入不安全的投資標的,例如跟你說:「我每月給你 10% 的報酬率,1 年就有 120,你只要投資 100 萬,一年後賺到 120 萬,資產翻倍耶」。
用盡各種話術,跟你說短期內能夠快速財富自由了。然而這是許多騙局的開端,你要他的利,他卻要你的本。
高額利潤的背後-以鴻源案為例
以前我看過一部偶像劇,講述 70 年代的事件,劇中的媽媽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將大部分的存款投入到當時很紅的鴻源投資公司,最後是血本無歸…
引發我的好奇心,搜尋了一下有關鴻源案的事件,真的是標準的用高額利息,洗腦民眾的案例,好囉,故事開始…
在民國 70 年,有一間投資公司名為鴻源,但實際上老鼠會,提供每月 4% ,一年拿到 48% 的高額利息,大約兩年本金就翻倍,而 70 年代郵局一年期定存利率,約為 6%~9%之間,於是,鴻源案很快就成為民眾眼中的「金雞母」。
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這一看怪怪的,怎麼會那麼多人相信,鴻源厲害的是,真的讓投資人收到利息,民眾漸漸產生了信任,但是非法的事情,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好比「當音樂停止時,誰還在舞台」音樂持續播放,人人都在舞池上狂歡,頓時音樂戛然停止,來不及退場的,恐要摔了一身。
數年後,民國 78 年立法院修法,政府機關強力稽查地下投資公司,使得鴻源發生擠兌風暴,超過 16 萬人賠光積蓄,最終非法吸收了近新台幣 1000 億元,但處理資產時只拿回 40 億元,投資人欲哭無淚,多人甚至賠上畢生積蓄,其中不乏高知識份子也淪陷,包括教師、公務人員等。
不準確性的定義,影響你的行為不準確性
大多數人對財富自由定義是:賺很多錢不用工作,但是從鴻源案我們知道,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