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稽徵機關依實質課稅原則認定屬於遺產,則仍有遺產稅的問題。
No.5 保費應該占年收入多少趴才合理?
到底花多少錢來規劃保險最恰當?有些人說一年三萬,有些人說一年五萬,大家答案都不一樣。
其實應該要思考意外發生時,現有的保障可以彌補自己因為無法工作,所導致的收入暫停損失,最常見的又以收入十分之一為保險費規劃,也就是所謂的「雙十原則」,保額不超過收入的10倍,以及總保費支出占年收入10%;這只是參考原則,實際狀況還是要依每個人的經濟狀況而定,不對生活造成龐大負擔,每個人最適合的比例都不同。
看完最常令人眉頭一皺的5大困惑之後,實際投保的NG行為也不少,以下帶你看懂網友都犯了哪些錯誤。
俗話說「千金難買早知道」,不要等到意外發生時,才悔不當初沒有保險,更不要明明花錢買了保險,需要理賠時才發現根本規劃錯商品,花了錢還沒有保障,會是最讓人惋惜的一種狀況!來看看這幾個是否也是你過去的切身之痛,如果都沒有發生過,那麼恭喜你,記下這些前車之鑑,未來可別犯一樣的錯。
No.1 保費繳得多,事故發生才知有缺口
保險的用意是轉嫁人生事故風險,因此最怕投保前沒有仔細想清楚,亂買一通不適合自己的商品,如此一來只會落得高保費低保障的悲慘結局。
除了聽從保險業務員的專業建議,最好自己也要做些功課,對保險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並且定期幫保單健檢做出調整,遇到專業不足的業務員時,才不會被對方唬得一愣一愣,成為冤大頭!
No.2 誤解保險保障功能,只在意投資收益
保險與投資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許多商品會把兩者結合,但可千萬別把他們混為一談!有些人認為買了保險,未來若沒有出險,等同繳出去的保費浪費,因此偏好還本型或投資型保單,甚至為了追求高收益,保單越買越多,卻忽略了最基本的保障。
一般來說投資型保單強調的是報酬而非保障,並且會與投資標的連結,所以購買前一定要釐清,自己這筆資金的用途,是買保障還是拿來投資。
No.3 跟風投保,風一吹就跟著保
台灣人超愛跟風,就連買保險也可以一股腦的跟著買!常常熱賣的險種推出後,朋友之間口耳相傳這個不錯,聽完後就跟著買了一張,有如股市中的「菜籃族」這裡買一點那邊買一些。
事後發現不適合自己,解約又可能面臨損失,絕對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因此投保前除了要衡量自己的需求性,也應該確定自己經濟能力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