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出事才說「我的孩子很乖,都是別人帶壞他!」醫師教你2招不漏接孩子的求救訊號

2017-09-06 09:00

? 人氣

你知道嗎?其實,緊張、焦慮、情緒低落、睡不著、肚子痛, 或是乖張不服從、衝突、說謊、偷竊等行為表現, 都是孩子正在用各種方式告訴大人「我的壓力太大了」。 蔡伯鑫提醒家長,好好、溫柔的聽聽孩子想跟你說什麼, 才能夠同理「孩子真的很辛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請問各位媽媽,XX醫院兒童心理科初診要怎麼掛到號呢?」 
「初診只收4個,我們半夜1:00到現場排隊,掛到3號,差一點就槓龜了。」 

「兒心門診經驗談」近年來成為親子育兒網站熱門話題。各大醫院負責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情緒行為問題的兒心門診候診區,隨時坐滿等待的孩子和家長。 

門診病患類型大致是這樣:學齡前多是家長擔心發展遲緩,上學以後主要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自閉症等早發性兒童精神疾病。根據統計,因為情緒困擾被帶到門診的孩子,近年來明顯增加。 

兒童心理健康「可以討論」,不見得是壞事 

現在的孩子壓力愈來愈大、愈來愈不快樂,所以情緒問題愈來愈多嗎?基隆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蔡伯鑫認為,兒心求診人數增加,表示兒童心理健康受到注意,成為「可以討論」的事情,「不見得是壞事」。 

不過蔡伯鑫也同意,現在的孩子「壓力超級無敵大!」不只是孩子,現在的家長「也超級辛苦,孩子壓力有多大,就反映家長壓力有多大。」 

蔡伯鑫是目前基隆地區唯一的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門診每次收20-30個病人,開放掛號一下就滿了;下午1:30開始的門診,通常要到晚上9:00才會看完。回診病人看診時間約15-20分鐘;初診比較久,通常要1小時左右,因為「除了孩子,家長也有滿腹壓力和苦水要宣洩。」 

蔡伯鑫觀察,12年國教實施後,家長焦慮感明顯增加,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期待往身上背,「但是跑道在哪裡?終點在哪裡?」各種不確定轉變成沉重壓力。 

不少孩子陷在「我該怎麼辦」的無助中:要不選擇滿足大人的期待,讓自己變得緊張又焦慮;要不選擇對抗體制、變成「叛逆的孩子」,或是逃避退縮、自我放棄的「魯蛇人生」。無論是戰鬥或逃避,孩子被壓力和情緒困住了,找不到出口,愈來愈辛苦。 

青春期孩子更容易有壓力 

青春期男孩阿青因為情緒困擾,換了好多醫師、吃了好多藥,情況始終沒有太大改善,後來成為蔡伯鑫的病人。從第一次到門診,阿青就沒開口說過話,情況維持將近一年。 

後來蔡伯鑫和阿青約定,每次在診間陪他10-15分鐘,蔡伯鑫偶爾看看電腦,偶爾看看阿青。沉默幾個月後,阿青開始默默掉淚,哭完、時間到了,就默默步出診間。再幾個月後的一次回診,他拿了一封信給蔡伯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