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叛逆讓你挫折?他「這樣」嘗試理解他們的不安與徬徨,改變了一切…

2017-09-08 10:19

? 人氣

約瑟夫‧薩博的作品《Tom on his Car》,精準補捉了青少年的心理。(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約瑟夫‧薩博的作品《Tom on his Car》,精準補捉了青少年的心理。(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那些正逢青春時期、叛逆不羈的少年少女,眼神略帶迷惘與孤獨,看似無所畏懼,卻又對生命充滿困惑。這是美國攝影師約瑟夫‧薩博(Joseph Szabo)擔任高中教師期間,透過鏡頭所紀錄的青少年生活樣貌,精確地捕捉了他們的內在狀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70年代,約瑟夫‧薩博在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專研攝影,同時在Malverne高中擔任藝術科教師。但任教幾個月後,他發現在這裡教書困難重重,大多數的學生對課堂內容沒有興趣,終日無所事事。

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約瑟夫‧薩博決定拍攝這些少年少女的日常生活,與他們的生命相連結,並把相機與照片帶到課堂分享。這個舉動改變了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學生們也開始對攝影與藝術感興趣。

約瑟夫‧薩博,《Bubblegum Girl》,1984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約瑟夫‧薩博,《Bubblegum Girl》,1984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當學生們對世界感到悲傷或不安,我會和他們分享同樣的感受。而他們興奮又激動的時候,我的心境也隨之轉換。」約瑟夫‧薩博表示,拿起相機拍攝學生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不只可以與他們產生共鳴,也令自己保持年輕的心態。

在約瑟夫‧薩博的鏡頭下,這些少年少女的身影自然淡漠。午休時間,一男一女蜷在校園牆角抽菸,少年們漫不經心地在街上遊蕩,恣意倒臥在柏油路面,或是獨自坐在車頭蓋上,表情憂鬱,彷彿正等待誰的到來。

約瑟夫‧薩博,《Night Owls》,1971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約瑟夫‧薩博,《Night Owls》,1971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其中,他自己最喜歡、也是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為《Priscilla, 1969》。一名長髮少女嘴裡叼著香菸,眼神睥睨,雙手放在腰間,走過人滿為患的沙灘,暗喻她面對世界所隱含的複雜心思。

約瑟夫‧薩博,《Priscilla》,1969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約瑟夫‧薩博,《Priscilla》,1969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當我看到某些觸動心弦的事物,我通常不假思索,便立刻拍攝下來。」約瑟夫‧薩博表示,他明白影像背後的涵義、感覺到某種共鳴,但無法訴諸語言,因此就某層意義來說,這些照片也是他的自傳。

1978年,他將這一系列拍攝青春期少年少女的照片集結成冊,出版為專書《Almost Grown》,獲得大眾喜愛,成為該年度最佳書籍之一。時代雜誌將他的作品譽為「美國攝影保存最好的秘密」。

約瑟夫‧薩博,《Tom on his Car》,1977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約瑟夫‧薩博,《Tom on his Car》,1977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國際攝影中心的創始人、偉大的攝影師康奈爾·卡帕(Cornell Capa)也曾說,約瑟夫‧薩博的照片總是鮮明、敏銳與真情流露的,可以用溫柔、喧鬧、性感與艷麗等形容詞來描述,相機在他手裡,光就在那裡等著被察覺、看見並捕捉下來。

約瑟夫‧薩博的攝影作品也影響日後許多創作者,像時尚雜誌《Vogue》藝術總監Grace Coddington、美國搖滾樂團Dinosaur Jr於1991年發行的專輯《Green Mind》,以及美國知名女導演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的執導處女作《死亡日記》(The Virgin Suicides)。

而他紀錄少年少女的攝影魅力至今沒有退燒。今年4月,英國邁克爾霍本畫廊(Michael Hoppen Gallery)以「UNTETHERED」為題,邀請約瑟夫‧薩博與英國女攝影師Sian Davey共同舉辦展覽,探索青春時期的秘密故事。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城市美學新態度(原標題:孤獨、不安與徬徨 1970年代的美國青春群像)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