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康豹特聘研究員眼中,宗教並非迷信,而是「人們如何過日子」。無論是王爺(瘟神)信仰、受難儀式、神判儀式,宗教的存在,在於化解人們的悲情、處理社會問題。
當年來台灣學中文的康豹,到台南和鹿港看一些廟會,覺得很有意思,想了解究竟這些宗教儀式怎麼做、有哪些歷史淵源,沒想到一投入就超過 20 年。本文專訪與你分享康豹親身走訪台灣各地,看見的宗教與人們的生活。
人們如何過日子,跟宗教有什麼關係?
還沒有社區活動中心之前,漢人社會最主要的公共空間就是「廟」。
廟的前面有廣場、有戲台表演、有大樹讓大家納涼聊天,附近還會出現傳統市場和夜市,例如台北的霞海城隍廟與迪化街、台中的豐原慈濟宮與廟東夜市。
比較大的廟也有經濟的力量,例如新莊慈祐宮前有個石碑,記載著乾隆年間廟方向渡船的人和店家收了多少渡稅、店租。而現今,若要認識地方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到各地廟宇的管理委員會或董事會,看那些捐錢給廟宇的紀錄,會看到他們的頭和臉在上面。
廟是信仰和權力的核心,也是充滿文化的場域,除了可以欣賞書法、繪畫、雕刻、建築等等,神明誕辰時還能看戲劇演出和陣頭的表演,是電視機尚未出現前欣賞表演的管道。
廟也常跟政治有關係,例如選舉時有些候選人發表政見沒人關注,但一說要到廟裡「咒詛」、「斬雞頭」證明賄選清白,就會有好多人跟去看熱鬧。隨著科技發展,現在還出現線上求籤,乩童也可以透過 LINE 為信徒服務。這些是台灣的廟特別的地方。
在台灣各地跑透透,遇到的困難和樂趣?
困難的是,有些廟不想被研究。還有一次,我和研究助理在濱海公路騎機車時,差點騎到馬路中間的坑洞裡,因為鄉下地方修路沒有放個警示牌,幸好王爺保佑讓我突然想到要剎車。也在南部得了登革熱,還中暑。
台灣人大部分很熱情,找不到路就帶我去。參加廟會也能認識很多朋友,也要會喝酒,才能和大家搏感情。
王爺是什麼樣的神明?
媽祖、保生大帝都是一個固定的神。但王爺不是「一個」神,而是一個尊稱,王爺包含各種系統的神。
山寨大王是「王爺」,清朝親王也叫「王爺」,鄭成功又稱延平王也是「王爺」。但在台灣,王爺經常會和一些瘟神畫上等號,我主要研究的「王爺信仰」是指「瘟神」系統,包含造成瘟疫的瘟神、抵抗或趕走瘟疫的瘟神。最為人知的例如:五福王爺(五瘟神)、十二王爺(十二瘟王)。
「王爺」系統的瘟神信仰,為何在台灣出現?
在醫療不發達的時代,傳染病會引起宗教活動。
台南市清代就有瘟神廟,裡面供奉來自於福州的五福大帝(也就是五瘟神),五瘟神的誕辰是農曆五月五號,因為端午節天氣開始變熱,蜈蚣、蛇、蚊子、蟑螂、螞蟻都跟著跑出來,傳染病也開始出現。以前台灣移墾社會,建設還沒那麼完善,夏天到了瘟疫就會更加嚴重,需要祭祀五瘟神來驅除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