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2021大稻埕美食》傳承4代的好滋味!公開台北最強小吃「葉家肉粥」,古早味炸物也不能錯過

2021-01-02 10:05

? 人氣

台北大稻埕美食巷弄名店「葉家肉粥」,招牌的「赤肉」因獨門作法而風味極佳,如今已傳承三代,延續了老台北的溫暖記憶。(圖/食力foodNext)

台北大稻埕美食巷弄名店「葉家肉粥」,招牌的「赤肉」因獨門作法而風味極佳,如今已傳承三代,延續了老台北的溫暖記憶。(圖/食力foodNext)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北大稻埕慈聖宮美食巷弄名店「葉家肉粥」,最主要是粥中的赤肉極佳。這赤肉,或可稱肉羹,葉家是用切的,而非用絞的,最有嚼頭,而鞣拍、調粉、浸酒等過程亦極細膩,特別好吃。

大榕樹垂垂長鬚下,白鐵折疊桌,廟埕應有的廣闊與人潮,台北城沉澱黑夜之後在這裡甦醒。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廟埕前的美味,齊聚在榕樹下品嚐肉粥傳統好滋味。(圖/食力foodNext)
廟埕前的美味,齊聚在榕樹下品嚐肉粥傳統好滋味。(圖/食力foodNext)

關於台灣早餐記憶,問起四海八荒的美食達人,總是會繞回這個地方:大稻埕慈聖宮。美食旅行作家葉怡蘭口中「台北最像台南的地方」,新一代文化風味達人的野島剛、顧瑋、游智維口中的「老台北」。然後再繞回這家店:葉家肉粥。

傳承三代的葉家肉粥,幾十年來忙活沒停下。(圖/食力foodNext)
傳承三代的葉家肉粥,幾十年來忙活沒停下。(圖/食力foodNext)

「我們在這裡幾十年了,」這是唯一一句葉家肉粥老闆願意給的答案。這當然不是敷衍或傲慢,眼看著小店裡三代主人忙活的模樣,一會兒舀湯、一會兒切盤、一會兒吆喝上菜,手沒有停、腳沒有停、眼也沒停。

台北早晨粥食以豬肉為主 帶有台灣豬肉獨特香甜

台北人的早晨粥食,以豬肉為主,這碗作家舒國治描述「模模糊糊」的豐美湯粥,湯頭微微稠糯,並且帶著台灣豬肉特有的香甜,拿著勺子撈上一圈,浮上來的是粒粒皆清楚、同時粒粒皆熟透的粥米,還有幾塊輕微瘦韌、輕微裹粉的赤肉塊,順附漂浮幾許的紅蔥頭、點綴口感的小菜粒,這碗樸實肉粥的鮮暖足以醒胃,肉米帶來飽足,調味則是賦予記憶,就是作家焦桐說的「溫暖人心」。

看似樸實的肉粥,鮮暖滋味可暖胃。(圖/食力foodNext)
看似樸實的肉粥,鮮暖滋味可暖胃。(圖/食力foodNext)

肉粥搭配肉炸很對味

來到肉粥攤的客人,大多數會同時點上一輪炸物,鯛魚炸、蝦炸、花枝炸、蚵仔炸,4種海鮮穿插,但最獨特的仍是紅燒肉與豬肝炸,表皮的香酥脆意,讓人無法預期本體滋味,細細一嚼則是滿滿驚喜,肉體肥瘦適中、豬肝嫩美非常,「大家都會點這些的」,負責送菜的小學生憨直可愛,是動作俐落的第三代小店東。

肉粥配上炸物,格外過癮。(圖/食力foodNext)
肉粥配上炸物,格外過癮。(圖/食力foodNext)

慈聖宮美食小弄,各攤各有擁護者,處處可見長長的排隊人龍,排骨湯、魷魚標、四神湯、魩仔魚炒飯、汕頭肉包、蛋包湯、鯊魚煙、豬腳湯、雞捲…。總是眷戀老店的葉怡蘭說,慈聖宮小吃多半是新鮮取材,烹調點到為止,呈現食材最原始最好的滋味,也是她一直說的「原味,台灣味」。

葉怡蘭笑著抱怨,慈聖宮什麼都好,但就是店家越開越晚,因為每次去當然希望每家餐點都吃到,現在都得當早午餐了。

慈聖宮早餐除了滋味雋永,廟埕吃飲的氣氛也同樣讓人難以忘懷,遇上一個微雲的藍天,大榕樹長鬚擺盪下無比悠然,在150年的媽祖面前吃1桌樸實的早餐,備感祝福。

舒國治《台北小吃札記》:別看模模糊糊一鍋子,內中各物要烹製得好吃,也必須毫不含糊!

鹹粥,別看它這模模糊糊一鍋子,內中各物要烹製得好吃,也必須毫不含糊。鹹粥的湯汁,必須淡中帶鮮;這是不容易拿捏的。有的店下料太複雜(又丟幹貝、又丟火腿)或是太油,便是把粥不當粥的誤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