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名原來是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人生三友,酒、詩、琴是也。」對如此瀟灑的詩有所共鳴的店主所做出來的料理,自然不會無聊。
風雅的竹籠中,結結實實地塞滿了酒餚、配菜、飯的「竹籠便當」,最值得推薦。三天前預約再到店裡去拿即可。店家距離銀閣寺也近,很適合帶著便當直接去賞紅葉。將近四千日圓是有點小貴,但考量到紮實豐盛的內容,算是很實在。份量也多,年長的夫婦,兩人分食一籠也行。
聽說2010年夏天,「三友居」在東京高輪開店了。京都店因沒有座位,無法在店內享用,讓我多少心有不甘。
3/ 廣東料理鳳泉:燒賣及炒飯
心存惋惜關閉的店,不管過了多久都會留在人們的心中。
像是洛北下鴨的「Grill 富永」、「Grill Otsuka」,或是富小路通的「大三元」等,這些明明都不是親切的店,但歇業時卻讓許多人遺憾不已,原因就在於味道。每次想到那無可取代的味道,就覺得很可惜,還引發了鄉愁,若是消失地無影無蹤也就罷了,總有一天會淡忘,偏偏建築物還留在那兒,每次經過都教人思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賀茂街道、紫明通上的中華料理「鳳舞」。只要是京都人,肯定都有吃過清淡爽口的辣子雞、燒賣等多種中式名菜。京都市內有多家後繼的店家,前作《一個人的京都夏季遊》中介紹的「鳳飛」即是代表。
而堪稱一脈相承的直系店家,則是「廣東料理鳳泉」。
「鳳泉」位於河原町通二条的轉角附近,完全看不出「鳳舞」的痕跡。想起之前的店是柳米來留氏風格的氣派建築,我略感沮喪地走進去,沒想到,寬敞的店內竟然是咖啡廳風格。不過,菜單與「鳳舞」如出一徹,都是放在塑膠硬匣裡薄薄的一張。品項、字體、價格幾乎都跟以前一模一樣,真令人懷念。
燒賣五百四十日圓。咕咾肉與椒醬酥雞都是1080日圓。我點了在「鳳舞」常吃的菜。比起家庭餐廳樣板的親切招呼,這裡感覺更簡潔乾脆,簡潔的待客方式也跟以前一樣。邊啜飲580日圓的中瓶啤酒邊等待,不一會兒,剛蒸好的燒賣就登場了。
薄薄的皮在熱氣氤氳中顯得小巧緊實,飽滿膨脹的絞肉餡幾乎快把皮撐破了。就是這個,這就是我心目中的燒賣。不管是富小路通上的「大三元」,還是河原町三条往北,由東轉入小路的「平安樓」,現已不復存在的名店,燒賣都是這種感覺。
沒有小籠包的時代,一咬下燒賣,流入口中的肉汁,簡直奢侈,慈姑的爽脆口感也一如以往。在燒賣界,再無能出其右者。接著是咕咾肉,有品牌的豬肉用講究的黑醋調味,在習慣現代做法的人眼中,應該會感覺不太放心吧,但這就是糖醋肉。京都的廣東餐廳,過去大概都是這個味道。色味皆淡,用湯匙刮起芡汁也是以前養成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