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做事拖拖拉拉、不到死線不動作?2招輕鬆戒掉拖延症,完成目標一點也不難

2021-02-17 15:32

? 人氣

明明有很多事要做,卻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你很有可能得了「拖延症」!(圖/取自Pexels)

明明有很多事要做,卻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你很有可能得了「拖延症」!(圖/取自Pexels)

知名部落客提姆.厄本(Tim Urban)在他著名的TED演講「拖延大師的腦子在想什麼」中說:「不拖延的人根本不存在!」他認為所有人都有拖延症,只是嚴重程度不同,是否「發病」,也取決於當下的情境。拖延症在有明確的「死線」(Deadline),也就是一件事情的最後截止日期時會特別明顯,典型的學校作業、報告、繳各種帳單等等,這些有確切截止日期的事件,最容易讓拖延症患者察覺到自己的拖延。雖然惱人,但能察覺到已經算是不錯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最可怕的拖延叫做「總有一天」

你是否也常從別人口中聽到,或自己就很常說出這樣的話:「總有一天我要瘦下來!」、「總有一天我要賺大錢!」、「總有一天我要離職自己當老闆!」、「總有一天我要成為頂尖高手!」……等等的。像是這樣的話,即使沒有說出口,我想所有人都曾經在心裡面吶喊過吧!

但其實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是,這句話本身就意味著拖延了。當我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腦中想像的是這件事情「已經完成」之後的樣子,而不是中間的「執行過程」。其實人的大腦是很難分清楚現實與想像的,當我們在想像事情完成的樣貌時,其實就已經得到了部分的回饋,當下就完成了自我滿足,所以就更容易陷入「做白日夢」的處境了,當然也就更不會著手實踐囉!

拖延的本質與病根:不願改變現狀

想克服拖延,當然要先挖掘內心深處造成拖延的「病根」。根據《拖延心理學》(Procrastination: Why You Do It, What to Do About It Now)一書的分析,大概可分成幾種原因:

一、非適應性完美主義:心理學家漢麥切克(D. E. Hamachek)將完美主義分成非適應性與適應性完美主義,前者不如後者那樣,是能夠把一切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的高效率神人;而是對自身的要求很高,經常過分理想化而輕忽現實,所以常常達不到設定的標準, 然後因為這樣責怪自己,甚至衍伸出「要不就做到完美,要不就乾脆別做」的心態而導致拖延。

二、爭取主控權:為了顯示主控權在自己手裡,而非應別人要求或命令而去執行,會故意拖延執行的時間,來顯示自己能夠控制整件事的進行。

三、疏離恐懼症:有些人在獨處的時候難以獨自把事情完成,會害怕自己無法與他人連結,因此甚至會故意拖延,期待有人來拯救自己,因此這類人和團隊在一起時效率特別高。

其實,拖延只是一種「症狀」,真正的病根是「不願改變現狀」。如果我們以物質所具有的能量高低來做比喻的話,原始狀態下可以稱之為「低能階」,而開始一件事情則是需要能量的輸入,讓人的狀態提升到「高能階」才能開始。但是就像熱力學定律一樣,「萬物傾向於低能」,只要系統外沒有能量輸入的話,系統最終就會進入「熱寂」(Heat Death)的永久靜止狀態,這也是宇宙最終的宿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