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棺之前太太帶著一雙年幼兒女站在棺木旁,淚流滿面看著丈夫的遺容。
她輕撫著丈夫安詳的臉龐,泣不成聲;此時工作人員想上前制止,我伸手擋了一下,並搖頭示意,因為我知道工作人員要說什麼⋯⋯!
工作人員會說什麼呢?
「眼淚不可以滴到亡者身上,要不然會⋯!」
如果眼淚真的滴到亡者身上會怎樣?
假如不會怎樣為什麼又裝成會怎樣呢?
台灣的喪俗流傳著許多「善意的恐嚇」,這些禁忌一開始是善意的,然而時日一久加上以訛傳訛,逐漸匯集成了陰影,這些陰影籠罩在喪家身上,有時候會造成喪家永久的遺憾!
以上述案例而言,原先是擔心這個太太遭受喪夫之痛,唯恐過度悲傷壞了身子,因此編造了恐嚇性的習俗要太太停止哭泣,然而幾乎現在的禮儀人員都會叫所有的親友不可以把眼淚滴在死者身上,有的人還擴大解釋,連太太都不讓她靠近棺木見死者最後一面,試想人家夫妻感情那麼好,連最後一面都不能看,豈不是終生遺憾嗎?
民間傳說家中辦完喪事的第一年不能夠包粽子,不能夠蒸年糕,這些年節食品必須由親戚送來,假如包了粽子、蒸了年糕對死者會⋯⋯,會怎樣呢?你再追問下去所得到的答案就是「古早ㄟ郎攏嘛阿捏」!
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粽子跟年糕都是年節食品,製作這些食品時難免會想到以前一家人團聚的時光,這又讓人傷心了。
假如由親戚送來感覺就不同了,因為親戚送來這些年節食品時會勸慰幾句,讓家屬的悲傷情緒得以宣洩,這是「台式悲傷輔導」,原意是好的,但卻被恐嚇性習俗給包覆了。
當家屬穿上了孝服,無論是披麻戴孝或是黑袍,想上廁所時就有人趕緊告誡必須脫下孝服才可以去廁所,假如把孝服穿進去廁所就會⋯⋯,會怎樣呢?萬一「屎緊遇到褲帶打死結」,那豈不是折磨嗎?
話說在惜物的年代麻衣跟白布都是回收再使用的,而以前的廁所是蹲式的,有些鄉下地方甚至是挖個茅坑當作廁所,而孝服並非量身定做,穿著孝服上茅坑當然不方便,萬一沾上穢物就麻煩了,所以才會叫家屬要脫下孝服上廁所,結果誤傳到現在好像廁所有鬼。
當父母親過世時依照習俗兒子跟長孫都不能理髮、刮鬍鬚,女眷不能化妝,不能剪指甲,不能掃地,不能煮飯⋯⋯,感覺好像除了呼吸其他事情都不能做。
早期辦喪事有許多雜事家屬必須親力親為,而且喪期很長,所以家中辦喪事時就會請附近的理髮店來喪家門口幫家屬剃個光頭,因為接下來的忙碌根本沒時間理髮;既然連理髮都沒時間,怎麼還有空閒掃地剪指甲呢?
至於喪家不能自己煮飯就更有趣了,因為農業社會親友幾乎都是群聚的,家中辦喪事時左鄰右舍會協助料理三餐,餓不著喪家;以現代社會型態假如自己不煮飯也沒人會端來給你吃,餓死活該,真要守規矩那就叫外送。
聽說年節祭拜亡靈要提前一天,如果跟神明祖先同一天祭拜會⋯⋯,會怎樣呢?會很忙吧!
以前物資短缺的年代想打打牙祭就必須找藉口,所以遇到年節時就會準備豐盛的食物來拜神祭祖,但是以前可沒有代辦年菜的,當然也沒有餐廳外送服務,甚至連黃昏市場都少見,要準備這些年節食品很累人的。
可是咱家的爹娘還沒合爐啊,總不能忙了就忘了爹娘,為了表達孝心又不影響年節祭祀,所以提前一天祭拜亡靈是最佳選擇。
遺體安置在家中時有「熱心人士」會提醒家屬必須日夜守靈,避免讓貓狗躍過棺木或遺體,否則會⋯⋯,會怎樣?變成殭屍站起來?
由於土葬年代遺體是用「打桶」方式密封在棺木內,加上鄉下地方貓狗到處亂竄,而貓狗的嗅覺靈敏,聞到異味極可能會用利爪破壞棺木或遺體,可是用這種文明說法告誡家屬好像無法讓家屬盡孝道,無法讓家屬舖草蓆睡在棺木旁,於是就編寫了殭屍電影的劇情歡樂一下。咱說句實話,貓狗躍過遺體時死者就會「站起來」,這就真的要上網直播了。
辦完喪事吃「饊宴」時親戚可以坐著吃,但是家屬必須將飯菜置於「䇞䉉」擺在地上蹲著吃,否則可能會⋯⋯,會怎樣?會胃酸過多!
在早期辦喪事左鄰右舍「逗腳手」很多,除了鍋碗瓢盆,包括桌椅都是鄰居家借來的,這些桌椅的數量可能不夠,所謂來者是客,當然優先給外來賓客使用,自己家人沒桌椅只好拿「䇞䉉」當桌子蹲著吃。
曾經看過「死硬派」的在餐廳辦桌,卻要求餐廳把家人要吃的餐點擺在地上,然後ㄧ家人蹲著吃,何苦來哉!
喪俗有許多值得原汁原味保存,有的必須與時俱進修正,有的根本早該廢除了。.
然而政府的證照考題繼續考,禮儀人員半知半解繼續嚇人,家屬言聽計從花錢找人嚇自己,難怪社會如此熱鬧。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台灣禮俗研究所(原標題:善意的禁忌)
責任編輯/連珮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