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善良又守秩序!中國交換生道出來台心得,台灣大學生超級值得我們驕傲

2017-11-16 16:20

? 人氣

這樣的情形和在西安乘地鐵人擠人的狀況大不一樣。人流量大的都市,地鐵已經成了壓抑混沌、令人窒息又不得不每天需要的場所。我覺得,如果在地鐵等待區域劃上一條上車等待通道,多請一些志願者來管理,情況應該會改善很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臺北捷運有很苛刻的要求,是乘客進了捷運站便不能吃東西,甚至不能喝水,如果做了會被罰錢。和很多臺灣同學搭捷運時,總會說到有時沒吃早飯肚子餓,趕著搭上了捷運還是不能吃,這樣很不人性化;而如果吃了,周圍的人也許會主動出來加以制止。也許是臺灣人特別守規則,且政府設定違規的罰金非常高的原因,使得違規的現象很少見。我搭捷運時就沒有看到吃東西喝水的人,儘管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的規定並不太合理。

另一有爭議的現象就是臺北捷運每個車廂中設的兩個「博愛座」 ─用深藍色區別普通座位的淡藍色,這樣的博愛座是專供老弱病殘者專用的。這樣的博愛座是「臺北人的象徵愛心尊敬的驕傲」;常常在人滿為患的車廂裡,博愛座周圍擠著一群人但不會有人去坐 ─如果是年輕人坐下去,會引來周圍人或奇怪或責備的眼光。這樣的體驗在網上被好幾個年輕人說過。一個年輕女孩在 Facebook上訴說自己的遭遇引起廣泛熱議:因為有天,她身體不舒服而坐上博愛座,被周圍大叔阿姨斥責:「你還要坐多久啊?」關於博愛座, Facebook上有人指出的一點是我贊同的:與其是發自心扉的尊老,更像是一種形式的禮貌;對於那些有隱形不適而需要座位的人,這些博愛座的存設並不關愛他們嗎?

4.知行合一的志工

臺灣學生讓我欽佩的地方,在於他們知行合一。他們寧可在課堂不聽課,也不願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沒有運用實際的機會。健原同學提倡環保,我們在一起吃便當時他會拿出自帶飯盒和筷子,儘量不用免洗餐具;在小餐館吃飯,來了一位拄著拐杖的老爺爺,孟儒二話不說過去攙扶、遞上菜單說:「爺爺你吃什麼,我幫你點。」

看這些忙社團、搞志工的臺灣學生,我覺得他們最大的特點即能將認識到的理念完好、不打折扣地踐行。看見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便想著用自己的閒暇時間做些事情;想到一些很好的理念想法,就會組織一群人在校園裡宣傳,想喚起更多人的熱情;他們不會多說什麼,也不會背倫理綱常的大道理,但他們想到就去做,做好了,也就獲得了內心最大的快樂。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獨立作者出版《原來是醬紫:陸生眼中的臺灣大不同》(原標題:臺北市民意識)

作者|鄒雨青

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三年級,2014年8月~2015年1月以交換生的身分至臺灣師範大學交換學習半年。曾在陝西師大校刊上發表關於魯迅等文章,其中《淺談「速食文化」》獲爭鳴論壇論文一等獎。曾出版《民國時期的留洋文人》一書。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