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撫養一個孩子長大很不容易。滿月,標誌著嬰兒已經度過了生命最為脆弱的階段,在有些地區,還出現了表示喜慶的特別風俗。在陝西等地,做滿月有個特殊的習俗,叫「掛紅」。這一天裡,誰都可以在嬰兒的爺爺、奶奶臉上抹紅或者塗黑,賓主、老少均可任意笑鬧。在陝西,滿月要吃紅蛋,酒席上要有紅肉,臥室裡要掛紅門簾,以示喜慶紅火,祝願孩子一生都興興旺旺。
滿週歲的「抓週」
滿週歲行「抓週」禮的風俗,在民間流傳已久。宋.吳自牧《夢粱錄.育子》載:「其家羅列錦席於中堂,燒香秉燭,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綵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品、並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於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謂此為「小孩之盛禮。」
清末民初,北京民間仍然盛行這種小兒「抓週」禮。雖然,小孩兒週歲並不搭棚辦酒席,也不下帖請客,但凡近親們都不約而同地循例往賀,聚會一番。一般不送大禮(如賀幛、金銀首飾)僅是買些糕點食物或玩具給小孩。另外,在習慣上,凡與小孩初見的長輩們,都用一掛白線,拴上錢幣,給小兒套在脖子上,謂之「掛線」。(此禮平時也適用)。
「抓週」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麵」之前進行。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週」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刀、尺子(縫紉用具)、繡線、花樣子(刺繡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一銅茶盤,內放私塾啟蒙課本:《三字經》或《千字文》一本、毛筆一枝、算盤一個、燒餅油果一套。女孩加擺:鏟子、剪刀、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筆錦繡文章,終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盤,則謂,將來長大善於理財,必成陶朱事業。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於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也要被說成「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道福兒,善於及時行樂」。總之,長輩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週歲之際,對小孩祝願一番而已。
透過小孩抓週,在客觀上檢驗了生母、奶媽是如何帶小孩的,是如何進行啟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長並不迷信,但仍主張讓小孩抓週,也是這一風俗得以持久在民間流傳的原因之一。
作者介紹|趙惠玲、劉燁
趙惠玲
七年級生,熱愛中華文化成痴,「民俗學」研究者,曾有親自接觸中國數個少數民族的經驗。因從小常聽父母提及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對此興趣十分濃厚,一心決意編撰一本關於中華民俗傳統的書。著有《奇風異俗妙中華:民俗傳統兩千年,食衣住行超詳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崧燁文化《俗:文化,習俗,傳統,禁忌》(原標題:滿月酒與滿月頭)
責任編輯/連珮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