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越同情羅興亞人,緬甸人越憤怒…這段歷史說明為何翁山蘇姬會走到今天的局面

2017-11-23 15:53

? 人氣

這個由緬族建立的王國,最後被元朝的忽必烈擊敗並設立「緬中行省」,名義上直屬元朝,但仍由當地土著統治,緬甸之名也至止固定。之後緬甸演變成數個割據政權,互相攻伐,直到16世紀的東吁王朝興起、稱霸中南半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東吁王朝大約是在明代到清朝初期,在統一緬甸後開始向外用兵,甚至消滅整個暹羅,領土擴張到與今日的寮國、柬埔寨相接,幾乎快統一中南半島,但此時卻因明朝滅亡,南明永曆帝被清朝追擊,兵敗逃至緬甸,吳三桂領軍攻擊緬甸,緬甸無力抗擊只好交出永曆帝,同時國力大衰引發各地叛亂,最後王朝瓦解。

英國引入移民,日本擁魁儡政府

接著統一緬甸的是末代王朝貢榜王朝,只存在一百多年,初期它是個好戰的強盛王國,四處用兵,對中國、暹羅、英國都發動幾次戰爭,可惜3次英緬戰爭讓緬甸王國在1885年滅亡,變成英屬印度的一省,英國也大量引入印度勞工,也就是羅興亞人,造成緬甸內部排斥新移民的異族仇恨情緒,蔓延至今。

到英屬緬甸時期,英國利用緬甸複雜的民族局勢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使緬甸四分五裂沒辦法團結抗英。一戰以後,英國嘗試在緬甸推廣西方教育,卻遭到佛教僧侶反彈,不同於其它上部座佛教國家,緬甸的僧侶參與政治有相當長的歷史,甚至往往是社會跟政治運動的領頭羊、驅動者。

二戰時期,日本為了拉攏緬甸人民,用大東亞共榮圈的名義協助緬甸宣布獨立,翁山將軍這時候加入日本控制的魁儡政府,擔任國防部長,協助日本人攻擊英軍,直到二戰末期的1944年,日本人敗象已露,翁山將軍迫於現實利害,倒戈協助英國抗日。

戰後,翁山將軍要求英國承認日占時期宣布的獨立,卻不被英國所理會;1947年,翁山將軍遇刺身亡;兩年後,國民政府遷台的同一年,緬甸正式獨立。獨立後的緬甸並沒有走向發展的道路,以緬族為主的中央政府,開始跟少數民族武裝勢力展開長年衝突與對峙。

1962年,軍人奈溫將軍發動政變成立軍政府,宣布緬甸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極權統治引發人民反抗,奈溫強力鎮壓抗爭,讓血染紅了整個緬甸。而原本是家庭主婦的翁山蘇姬在1980年代後期,開始領導反抗軍政府的非暴力運動,引發了1988年8月8日的「8888民主運動」;最後奈溫下台,民主卻沒到來,新的軍政府成立後,許多反對派領袖都紛紛被清洗,翁山蘇姬也開始數十年的被軟禁生涯。

權力超越元首的顧問:翁山蘇姬

直到2015年的選舉,翁山蘇姬終於等到久違的勝利,但緬甸的未來仍然是危機四伏,外資湧入的速度過快,對緬甸的發展也開始有負面影響,加上數百年來,緬甸動盪不安的民族分裂問題,都會讓翁山蘇姬掌權後仍有許多變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