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列寧掀起十月革命的滔天巨浪,導致社會主義蔓延至世界的角落薪傳至今。曾為掌舵者的俄羅斯,歷經衛國戰爭、美蘇冷戰及蘇聯解體後步步艱辛。今年恰逢十月革命一百週年,善於宣傳的「新沙皇」普丁,不僅態度消極與批判十月革命,還必須面對無法償還中國債務的未來。普丁即使持續提煉原油、原物料出口、拋售國企股份,亦無法遏止俄羅斯與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nominal) per capita,即將進入死亡交叉。
走過百年,俄羅斯極度仰賴一帶一路、中俄朝邊境貿易區等經濟舉措,在在顯示了俄中強權的易位,與俄羅斯對資本主義言不由衷的徹底放行。
回想十月革命爆發前,英皇宣布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種下以巴衝突的導火線,這一年,亦是馬丁路德推動宗教改革邁入四百週年,提供資本主義持續行駛的柴油,影響現今世界運行與彼此反思批判的思維脈絡,十一月可謂功不可沒。
今年,德國總理梅克爾出席了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的紀念儀式,重申基督教塑造了德國語言、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經宗教改革後,基督徒重視規律工作、賺取薪金儲蓄後積累再投資,一直都是資本主義運作的動力之一。相對的,儘管社會主義導致俄羅斯以及其他地區,付出慘痛代價,但拉抬俄羅斯蛻變成世界強權的意識形態,仰賴社會主義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只是,「新沙皇」普丁與部分俄國人,傾向回歸沙皇時代(1721-1917),認為民主以及社會主義方式不適合俄國,更對十月革命百年的紀念活動態度低調消極,強調國家團結與和解,俄羅斯適合漸進式的發展。然而,俄羅斯還是那個美蘇兩極時代的強權嗎?
俄羅斯看似在中東以及北亞都與美國分庭抗禮,近日更宣布國內穀物出口創新高,後市可期一片榮景。實際上,俄羅斯正遭受歐盟與美國的經濟制裁,且俄對歐美的出口依賴度超過52%,讓俄羅斯經濟已嚴重停滯(俄羅斯亦出抬反制裁,但美歐出口俄羅斯貿易量都不到10%,影響甚微)。首先,若從俄德兩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體經濟實力)的長期發展來比較觀察,一次大戰前俄德的總體經濟實力相當,但若細究人均GDP,德國是俄羅斯的2.5倍,且俄羅斯當時早已傲視全歐,居穀物出口總量首位。百年後,俄德的經濟實力雖仍不相上下,但人均GDP差距已擴大到4.7倍,穀物出口更只是回復百年前水準。另外,俄羅斯是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最嚴重的國家,公民想在俄羅斯力爭上游,非皇親國戚出生無法攀親帶故,挑戰難度不小,總體生活品質與人權自由度亦難與德國等量齊觀,且貧富差距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