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5日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逝世,享年56歲。
如今,賈伯斯逝世屆滿3周年,生活中處處仍可以看見他的身影,以他為主題的書籍、小說和電影反覆傳達他的身影與影響力。賈伯斯宛若成為現代科技社會的象徵,不僅如此,他也是管理與市場行銷的代表人物,政治人物、音樂家到企業領導者都喜歡在公眾場合引用他的名字。
「賈伯斯」這個名字儼然成為一個品牌,在他逝世後,人人都希望和他產生連結。美國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副院長芬克爾斯坦(Sydney Finkelstein)表示,「基本上,賈伯斯就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品牌,而且能夠免費使用,因此,誰不想和他套上關係?」。
因此,儘管Google與蘋果公司是競爭者,施密特甚至被賈伯斯指稱利用蘋果內部技術協助Android系統研發。Google執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最近一次公開場合中,仍稱呼賈伯斯為「英雄」。再者,儘管賈伯斯在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時,強力支持民主黨的歐巴馬,共和黨籍的羅姆尼(Mitt Romney)和金瑞契(Newt Gingrich)依然把賈伯斯譽為商業界傳奇或是一位傑出資本家。
當賈伯斯這個品牌的力量開始越過政治界限與商業糾葛,它也逐漸改變賈伯斯真實人生的細節。
「他(賈伯斯)成為了創新與成功企業的簡稱。」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穆孔達(Gautam Mukuda)解釋,「我們創造了對於賈伯斯的想像,但這卻可能不是真實的賈伯斯。」
在賈伯斯死後,關於他的書籍陸續出版,書名不外乎;《美國鬼才賈伯斯》(American Genius, Steve Jobs)、《尋找下一個賈伯斯》(Finding the Next Steve Jobs)、《向不羈天才學管理》(Management Lessons from a Controversial Genius)。這些書名反映大眾對於賈伯斯的想像;一位商業與科技業的奇葩,雖然有缺點,卻是一位成功人士,擁有如何在商業上、科技界甚至人生裡成功的關鍵線索。
穆孔達表示,「我們當然可以像這樣的人物學習,但是我們必須非常小心。特別是向賈伯斯這樣充滿爭議性的人,我們很可能從他身上學習到錯誤的觀念,這非常危險。」他舉例說明,賈伯斯對員工非常的暴躁且善變,但在《美國鬼才賈伯斯》一書中,大眾可能會誤把這些缺點當作學習的方向。穆孔達指出,「你必須捫心自問,賈伯斯的成功是因為他的缺點還是其他因素?」
直到現在,許多企業評論家仍指出,主流的論述中削減了賈伯斯複雜的決策思維和決策當下的環境因素。「評論賈伯斯之所以成功是由於他做了某事,而推論我應該也做某事,是個簡單的謬誤,因為你沒有把其他一百個做了某事卻失敗的案例納入考量。」穆孔達說道。
雖然,賈伯斯可能不樂見自己的名字成為政治人物和企業領導者們自我行銷的手段,但他自己卻可能是促成這股簡化風潮的推手。賈伯斯與作家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合作撰寫的《賈伯斯傳》(Steve Jobs),成為世人窺探這位傳奇人物一生的依據。
芬克爾斯坦認為,《賈伯斯傳》讓人信服的原因,在於它由賈伯斯本人授權。「關於賈伯斯傳奇的論述必定會隨著時間改變,隨著關於賈伯斯真實人生的新證據出現,必會激起一番全新的討論。」芬克爾斯坦補充,「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這之前,關於賈伯斯形象的簡化將會持續進行。」
《賈伯斯傳》一書封面。(取自amaz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