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共享決策」五週年 「藥」認識成首要溝通關鍵

2021-05-10 10:30

? 人氣

醫病共享決策五週年專家合影。圖/風傳媒攝

醫病共享決策五週年專家合影。圖/風傳媒攝

醫病共享決策已是全球趨勢,不僅能讓治療更為順利,也能促成醫病關係更為和諧。國內推行「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即將進入第六個年頭,風傳媒特別邀請衛生福利部、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奇美醫院、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臺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台灣乾癬協會、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的專家與病友團體與會,進行醫病共享決策的回顧與展望。會上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肯定五年前對醫病共享決策平台推行的超前部署,讓醫病溝通模式在COVID-19疫情期間也能順利轉換,亦對未來善用科技工具及更廣泛提供病友和醫療人員應用充滿期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調查顯示:超過七成民眾對醫師詳細解說藥品表達肯定,而有近五成民眾對醫師用藥有認知落差

根據「醫病共享決策」的認知調查,在醫病共享決策當中,「用藥」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此調查顯示,73%受訪民眾對醫師針對使用藥品詳細解說,表達肯定;但仍有近5成的患者或是家屬對醫師的用藥判斷存有認知落差。此外,近7成民眾有原先藥品被更換的經驗,卻不太清楚為何被換藥、或者是認為換藥後效果不甚理想;4成民眾則是對醫師用藥決策存有疑慮。

用藥是民眾最常面對的醫療行為,醫病共享在此扮演必要關鍵角色。座談會提及,面對種類眾多的藥品,以生物製劑藥品及生物相似性藥品為例,即便已經上路,仍有多數民眾不清楚兩者藥品之間的差別。

臺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沈麗娟院長表示,用藥是醫療決策上相當複雜的事,病人對於換藥有很多疑問,不少醫院也會存在同一病症使用不同藥品的狀況,醫療團隊需能緊密合作,並整合用藥資訊提供病患與家屬;「解決病人的用藥疑問很重要。」醫病共享決策當中,應以正確的醫療方向為基礎,可透過藥事門診運用在生物製劑與生物相似性藥品的選擇,例如:提供諮詢、衛教等服務,或許會是未來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生物製劑用藥更需輔助工具理解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曹彥博副秘書長提及,以治療免疫失調疾病的生物製劑為例,連醫學院學生也不見得完全了解,更何況是一般民眾?根據此調查數據顯示,有64%民眾不清楚生物製劑與生物相似性藥品。因此,該如何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來讓民眾理解,尤其是皮膚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罹病時間長、並歷經不同的病程,要如何使用病人懂的語言來溝通是相當重要的。

台灣乾癬協會王雅馨秘書長以過去於第一線服務病友十餘年的經驗指出,台灣乾癬病友大概有十多萬人,好發族群大概落在20~40歲族群。近年乾癬治療有了相當程度的創新,至少七、八種新藥新科技被研發出來,例如生物製劑,以及仿效生物製劑的生物相似性藥品。然而常聽到病友提出疑問,如「原本的藥吃得好好的,換藥有比較好嗎?」、「為什麼要換藥?」、「換的藥跟原廠藥到底差在哪裡?」然看診時間其實有限,短時間內病人很難完全理解醫師的解釋,這時病友就需要藉由醫病共享決策的輔助工具,學習不同藥品的療效與合適性,以強化自身對藥品治療的認知。輔助工具的設計越直觀、易懂且與患者切身相關,就越能幫助病友與家人理解醫療資訊,縮短治療決策的時間,同時也降低醫師解說的負擔與壓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