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使用加熱菸、電子煙等新興菸品的族群增加,目前全球已有超過70個國家開放使用這兩種產品,台灣雖尚未合法新興菸品,但衛福部傾向往加熱菸納管、電子煙全面禁止的不同方向前進。究竟「雙標政策」是否合適?採取禁令就能全面解決使用電子煙的問題嗎?還是放下偏見、回歸理性思考問題的核心?當各種團體爭取各自權益的呼聲高漲,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也許是廣納多方意見且有擔當的協調者。
臺灣吸菸者權益促進會陳麒安理事長指出,「目前的菸害防制法版本,光是在定義菸品和類菸品就模糊不明,法條若沒界定清楚,後續要怎麼依循,再者,修法草案對菸品的觀念沒有隨著時代進展而調整。公共政策要能被正常討論,就該容納各方意見,不只聽反菸團體的聲音,也應該要有使用者與社會其他人士的想法,而非主觀決定。」
菸品致癌物是焦油不是尼古丁 在減害基礎下誰該被放行
陽明交通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劉宗榮榮譽教授說,「若論紙菸、加熱菸和電子煙這三種菸品,紙菸經燃燒後產生的化學物質可到7千種,美國FDA列管的有毒的化學物質93種,抽紙菸會增加很多疾病發生風險,甚至造成很多人死亡。在1976年的研究就談到,人為了尼古丁而抽菸,可是真正造成疾病的是焦油。從那時候開始就有人去想能不能把焦油去除,因此後來衍伸出『不產生焦油的電子煙』,包括了只有以尼古丁為主的電子煙與仍有菸草的加熱菸。」
劉宗榮進一步說明,「和經過燃燒的紙菸相比,電子煙與加熱菸因為不經過燃燒,是由吸煙者直接將煙油經霧化後吸入人體,但是這些產品的設計與使用方式完全不同,WHO在今年五月新出的報告中亦承認目前沒有一種抽菸機* 可適用於這三種產品,但是仍可得知。電子煙與加熱菸產生的毒性化學物質較紙菸來的少,但是電子煙與加熱菸亦會產生新的毒性化學物質,其濃度有的甚至比紙菸中來的高。另外,電子煙和加熱菸與紙菸一樣都會產生二手菸/煙,但是其程度較紙菸來的少。」
(*抽菸機:使用儀器來模擬抽菸/煙所吸入的菸/煙霧的含量與成分)
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代表Tobe點出,讓電子煙業者跳腳反彈的原因,「台灣明明一直倡導減害,而紙菸致癌的物質是來自於焦油,相對下,零燃燒、無焦油的電子煙卻要被禁止,是不是很矛盾?」
WHO建議政府合法列管封閉式系統的電子煙
倘若要納管電子煙,有沒有可參考的方式來管理? 劉宗榮說,「電子煙系統上有分能外接煙油的「開放式系統」和不能外加煙油的「封閉式系統」電子煙。WHO建議不要用外接系統的電子煙,用密閉/封閉式系統的電子煙,因為有品牌的產品比較有品管。其實在英國、澳洲、紐西蘭是設立明確法規,只能用核准的,而核准的是封閉式系統電子煙。像是去年電子煙造成嚴重肺損傷(EVALI)的問題,就與煙油中外加的大麻成分THC和助溶劑維生素 E 醋酸酯相當有關係,在禁止使用THC與維生素E醋酸酯後就沒有再發現嚴重肺損傷(EVALI)病例,現在WHO 也禁用開放式系統的電子煙。」
公正的菸品管理方式,政府人民都有責
Tobe問,「加熱菸和電子煙一樣是新興菸品,一樣都是電子類的3C產品,電子煙為什麼不行?」「我們願意繳稅,願意配合國家政府政策,但也希望市場能更公開透明,而不是淪落到地下化或黑市化,當市場自由機制公開、健全,一視同仁納入管理,無論在管理、操作、經濟效益,都能利益最大化。並透過『申請健康風險評估』的機制,讓國外合法安全的產品提供台灣消費者除了傳統紙菸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陳麒安直言,「菸是不會全部消失,轉到地下化而已,使用者仍有自己的門道取得,但這樣是政府想要的嗎?」從提出電子煙的健康評估報告到相關配套措施,在健全的體制下以市場力量引導合法業者良幣驅逐劣幣,正是各界期待政府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讓雙標菸害防制政策這樣矇著眼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