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擴大,最近指揮中心再進一步宣布,全台三級警戒將延長到六月中旬。一般民眾除了在外保護自己,在內也開始關心起自己的住家,是否有足夠能力抵擋疫情風險。其實從去年疫情席捲全球開始,就有不少建案打著「防疫宅」的名號在賣,但真的有所謂的防疫宅嗎?怎樣的房子,才算是有防疫效果?
目前各界對於「防疫宅」的定義並不明確、統一,也未有相關認證,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或許可以把這種類型的住宅,定位成「能輔助防疫工作的住宅」。要注意的是,這種住宅的要點是「能輔助防疫」,而不應該寄望它能「完全免疫」,因為,就算住進防疫設計再怎樣完善的房子,還是會面對一定程度的風險。
不過,建築若是在每個可能牽涉到染疫風險的面向,都能設法阻斷病毒的散播,還是可能做到高規格的住宅防疫。台灣建築醫學學會就提出住宅規劃和設計時,關於防疫的一些指引。例如在整體建築物的面向,就要注意物理環境的規劃、東西向日照、及室內各區域的通風等。
管道及設備面,除了注意排水口要能止逆之外,排氣管口有無設置逆流閘門,以及風口是否能在固定時間強制排氣,也很重要;其他有助於防疫的設備,則包含全熱交換器、空氣清淨機、紫外線滅菌燈等,降低接觸風險的感應式設備(如水龍頭、馬桶、給皂機等),也可納入考量。
不過,住展房屋網提醒,除了被動將防疫交給「防疫宅」的設備、空間規劃,進駐建物空間的相關人員,包含住戶自己、物業管理人員,也都應該主動積極採取防疫措施,最基本的,當然就是訪客管制、公設人流限制,以及各區域的消毒清潔。
家中配置也要因應疫情而有所改變,一般家庭常有成員外出需求,家裡可以區分出「有風險」及「較無風險」兩區塊,外出回來後,可以把髒衣服、背包等已和外界接觸過的東西留在「有風險」的區塊,若是有東西必須拿進「較無風險」區,則別忘記做好一定程度的確實消毒。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提醒,儘管透過住宅設備、空間規劃、物業管理,能多少阻絕疫情進入家中,但「防疫宅」僅是能「輔助防疫」的住宅,民眾在挑選住宅時,一方面應辨識該類產品有多大程度是業者誇大其詞,另一方面,其實買到擁有基本防疫規劃(如管道止逆設計、強制排氣等)的產品就已足夠。最重要的是,防疫除了交給空間,主動採行防疫措施,才能更有效避免風險。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住展房屋網,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