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再追求每件事都要100分,或許能夠發輝比「最好」更好的效果!

2017-12-14 16:59

? 人氣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凡事追求完美,無法忍受一點瑕疵或不確定。因而給自己和別人,極大的壓力。最後弄巧成拙,反而把事情搞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樣的人,可能是父母、老闆、客戶。他們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但也連帶影響了孩子、員工,和服務他們的人。

我曾是這樣的老闆。但後來發現,其實有更好的方法。

首先要澄清,「追求完美」是美德。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因為「追求完美」而成功。它把產品的每一個細節,做到「最好」。

但蘋果有巨大的資源,能把「最好」,當成大、小事的目標。

一般公司或個人,沒有這些資源。

沒這些資源,卻又不問優先順序,大的、小的、相干的、不相干的事都做,而且都要做到「最好」,結果就是老闆累得半死、員工天天加班、眾人怨聲載道,什麼事都沒做好。

如果你現在才下班(編按:晚上9點),可能就在這種公司。唉,辛苦了!

怎麼脫困?

遠方有靈感。

紐約的「Away」這家新創公司,自知沒有蘋果的資源,所以不求每件事都「最好」。某些事,「剛好」就好。

他們賣硬殼的行李箱,外型跟高檔行李箱很像,但價格比較親民。他們的策略是,在硬體上不求「最好」,只求「夠好」和「剛好」(他們的行李箱可以為手機充電)。這樣才能壓低價格、拉高CP值、吸引到年輕人。

但只求「剛好」更重要的原因,還不是成本,而是把資源,移到能發揮自己專長、建立自己特色的地方。在那些地方,做到「最好」。

他們專長是說故事。所以「Away」的定位不是行李箱公司,而是旅行生活情調公司。他們精心打造的,不是行李箱的外殼,而是年輕人喜歡的關於旅行的內容。

所以他們出實體和線上雜誌,報導名人最感動的一次旅行。經營社群媒體,分享顧客彩繪行李箱的照片。做錄音節目,請來賓談在尼泊爾跟雪巴人相識的故事。他們的實體店,只有百分之三十的空間陳列行李箱,其他空間,讓顧客喝咖啡、看旅遊書、想像一場美好的旅行。

把某些事情做到「剛好」,並不是偷懶或擺爛,而是策略性地割捨和專注。這樣才能把顧客最在意的、最能發揮自己專長的事,做到「最好」。

你不需要凡事都做到「最好」,真的!我們都不是高中生了,不需要每科都考100分,才能上好的學校。

在職場中,找對了位置。然後把你最擅長的一件事做到「最好」,就好。其他的事,別人不會真正在乎,你也別折磨自己。

如果有老闆真得要你十項全能,搞到現在才下班。也許你該想想,這是不是值得你追隨的老闆。

我自己也在學習,在「最好」和「剛好」之間取得平衡。

這半年,我離家去旅行。無法像從前一樣,密集地跟台灣同事溝通,幫他們做到「最好」。

但奇妙的是,他們也做得很好。

是的,也許在一些地方,他們的標準比我低,但都是一些無傷大雅的細節。

這個週末,讓自己go away吧。想一想哪些事要「最好」,哪些只要「剛好」。

選對了比例,一切會更好。

《創新拿鐵》作者Crystal訪問了「Away」兩位不到30歲的創辦人,寫下她們的故事。文章連結在此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王文華TOM WANG臉書,原標題:「剛好」,比「最好」,更好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ediagroup.com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