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會議碎片化」:首先,大主題拆分成不同子議題;第二,每場會議時間限制在30分鐘;第三,人數以7個人為限;第四,會議形式和頻率,授權讓每位產品經理決定;第五,會議務必有結論、紀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會議精準、有效率,但也犧牲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溫度。為了補強這塊,每位主管每週都要跟部屬做一次一對一會議,雖然同樣是30分鐘,但內容不限,可以多聊些軟性的話題,讓同事抒發,也確保沒有錯誤的傳達。最重要的是,一對一不留紀錄,也不用回報給人資,完全自由心證。
以前都在同個辦公場域,有些事情可以中央集權做決定,每個大計畫裡的產品經理和技術經理,他們負責在計畫裡穿針引線,然後做好回報機制。現在相對來講有250個工作場域,我傾向讓每個最小單位的團隊來做決定。我意外發現,無形之中提供團隊成員獨當一面的能力,產品經理過去不是部門主管,遠距工作讓他培養了跨部門溝通能力。
今年疫情讓我們停下腳步,做了很多反省,跟1、2年前的創業家兄弟比起來,現在反而更像全新的公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單小懿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