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期的發想、邏輯梳理、視覺上的動線規劃討論外,行銷以及接案也是張志祺有時需要一肩扛下的部分,他說這整個過程,就像是電影少年 PI 最後所說的:「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最讓人痛心的是,沒來得及說再見。」不過這也是創業最有趣的地方,可以讓他體驗各式各樣的位置,也就更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感受。
而在這麼多角色之中,張志祺最喜歡與客戶商討案子,並不是特愛金錢入帳的感覺,而是喜歡那種藉由圖文不符的手法,讓客戶想要的目標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的成就感。
接納世代的差距
面對各式各樣的客戶,張志祺認為最重要的部分仍是要用什麼樣的角度來面對資訊,如果只是想掩蓋一些黑暗面,不願面對網路鄉民的挑戰,這樣的案子圖文不符便會回絕。然而若是案子本身的理念與他人有所落差,此種類型反而會勾起張志祺的濃厚興趣。
思考脈絡一定與成長背景相關,改變與溝通的契機則是讓不同世代的人去同理另一個世代所擁有的思維。
大多數的認知差異都可以利用知識金字塔的概念來呈現,當我們面對一堆雜亂且複雜的資料時,我們會依賴自己生活背景下所砌成的價值觀,以此來裁切我們所想看見的資訊樣貌,並化為自己的知識,最後變成智慧。
從小到大我們在面對不同成長背景的人們,常常會帶著自己的偏見以及歧視來進行交流,試圖將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物塘塞給對方,而這往往會造成爭吵、甚至讓自己錯過了許多原本能結交的朋友。那麼面對不同的人們,我們該怎麼進行溝通呢?
張志祺表示,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先認同對方的思考脈絡,我們可以不去認同他的結論,但必須要肯定對方所經歷過的歲月,他所看見的事物,他的生活經歷,然後告訴對方其實有不同的脈絡可循,並針對對方相信的事物去做解釋。
台灣現在的處境已經夠糟了,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停止爭吵,大家一起來做點事情。
想改變社會,想改變自己的未來
所以,圖文不符究竟想要改變什麼?曾經有一個醫學系的學生聽完圖文不符的線上課程之後,特別邀請張志祺到他們學校舉辦工作坊。事後,他寫信給張志祺表達內心的感激,信中提及從小到大他一直都是一個乖乖讀書的學生,並不是喜歡醫學系,只是成績到了所以站在那個位置。
這樣子的他卻對醫學的教育十分執著,很想喚醒週邊的人對醫學教育的認知,所以他上了很多課看了很多書,學了些行銷的方式,但圖文不符的課程卻給他不一樣的感受,那個學生說,圖文不符是讓人想成為的存在。
「我們團隊在各個作品中,其實都藏了很多社會關懷的東西在裡頭,想協助每一個人為自己想奮鬥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