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片片紙張堆疊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摺紙藝術家鍾凱翔,在看似擬真的外表下,傳遞對環境、保育等議題深刻的反思與關注。
「天啊你居然有普羅米修斯的章魚怪!」我看著書櫃上的大章魚纏著光頭巨人模型,這經典的一幕,對著我的訪者發出讚嘆。
「對啊那超酷!我很愛那部電影,而且《異形:聖約》我也超喜歡!」回應我的是摺紙達人鍾凱翔,多年前在媒體報導上各位應該看過這位「紙箱鋼鐵人」的創作者,此時我正坐在他位於東海大學附近的工作室,旁邊就立著「鋼鐵人」作品本尊,環繞著我們的是數以千計的「變形金剛」、「異形」、「終極戰士」、「恐龍」玩具,進門還有一隻紙箱做的異形「抱面體」...我敢說這是我待過最酷的專訪場所!
「我最喜歡的還是終極戰士,他們背後有非常深的文化,包括語言、文字、圖騰、符號、還有祭祀儀式跟建築,是個非常完整的『種族』,這種有蘊涵文化的東西真的吸引我,相較起來,異形就是見人就開膛破肚的生物!」凱翔談論起公仔帶給他的意義,總能看到更深的本質,甚至是文化;而他近期的作品相較起多年前的鋼鐵人,現在想傳遞的訊息也更多、更深遠。
鍾凱翔,你不是工匠,是藝術家
「其實我大二前沒有自己的作品風格,我一直都是做很寫實的動物、昆蟲,有天我拿著自己的《沒有表情的麻雀》給老師評鑑,他一句話點醒了我。」當時老師跟凱翔說「麻雀」非常寫實,但如果把標本跟這件作品放一起,路過的人會說:「喔,有兩隻麻雀!」而不會說:「噢!我知道這隻是鍾凱翔做的。」被點出沒有個人風格、辨識度極低,令凱翔感到震驚,把東西做得極像固然厲害,但這是「工匠」而不是「藝術」。
說著說著,凱翔拿出他從幼稚園就開始畫的繪本手稿,裡面收藏各式各樣的動物圖片,從小就喜歡寫實的東西,國小一路創作到大一,發現自己的作品都是在追求真實形象,但老師的一席話點醒了他:「這沒有分什麼對錯,只是突然有一個很不同的觀念進來我的腦袋,我瞬間被 Shock 到了!」
大二那年暑假,在家裡感到無聊的他,隨手拿起牆角的紙箱切成碎片,拿起來捏一捏,再把形狀一片一片從頭黏到尾,最終變成一隻馬;那就是鍾凱翔「肌肉」系列的第一件作品:「鍾凱翔的風格,好像就是這樣子了吧!」不像「麻雀」追求每一片羽毛都要寫實無比,只是很純粹的線條與明確的輪廓,遠看一樣擬真到一眼就能認出這是隻馬,近看又能直接欣賞更直接、細緻的肌肉張力,就這樣,從大三開始凱翔的作品風格就確立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