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總是比我好?心理師點出「愛比較」的關鍵原因,靠3方法找回自我價值

2021-07-12 16:39

? 人氣

看到別人達到更高的成就,是否常常感到不快樂、表現不夠好?小心你可能掉入了比較心態的陷阱中。(圖/取自pakutaso)

看到別人達到更高的成就,是否常常感到不快樂、表現不夠好?小心你可能掉入了比較心態的陷阱中。(圖/取自pakutaso)

「別人家的小孩,全世界第一可愛,我永遠不如別人家的小孩;別人家的小孩,全世界第一可愛,打贏一個,無數個又出來。」摘自:別人家的小孩

人比人氣死人,但我真能不比嗎?

你是否會常常覺得不快樂?當發現自己努力達成某項成就,卻發現有別人已經達成了更高遠的成就;或是你常常覺得自己不管做了與不做,只要跟別人一比,就會覺得自己表現得不夠好、糟透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假如你常常遇到上述的情況,又在其中感到憂鬱跟沮喪而無法自拔。小心!你可能掉入了比較心態的陷阱中。

比較心態這件事的出現,小則在每天與同學相處,看到別人玩得比自己多,功課比自己好;大則在逢年過節與親戚相聚,發現表哥表姐事業有成,堂弟堂妹考上名校。回頭望望自己,只看到滿滿的不足,看到自己在無力跟痛苦之中,羨慕而忌妒,卻怎麼也跳不出這囹圄。

「人比人氣死人」這句話人人耳熟能詳,寓意是告訴人們不要總和旁人比較。因為人與人之間真要比較起來,比較不盡,就算一個比贏了,終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沒有人可以從頭到尾都比贏別人的。

道理人人懂,但我真能不比嗎?

比較是一種「自然反應」,是一種社會性跟心理性的天性

比較無所不在。盡管說起來,比較總是帶給我們許多的負面感受,但比較其實是我們的天性,我們看到其他人的第一眼就在比較了。因為人是一種具有社會互動的動物,比較可以幫助我們對遇到的人事物,有更正確的認知,同時決定出應該如何與之應對的作為。

但比較心態不只是上段提到的,與朋友、親戚比誰過得比較好而已,這更是一種對生活選擇的利弊權衡。

當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在考慮自己未來究竟要先投入職場,還是先讀研究所進修。在他的腦中,必然會把自己放進與自己相近的同儕群中做比較,同時在腦中布局,假如自己先工作或是先讀研,對自己的未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會讓自己所站的社會地位有什麼不同?我能有多少優勢?

就算我們撇除討論,人與人所獲得之物質報酬的多寡差異,單純就「比贏了」這件事情,其實也有強烈的心因性的回饋,比贏了這件事本身就會給人的內在帶來無比的優越感跟愉悅感。

神經科學家發現,當兩個受試者在實驗設計的遊戲中成功賺取獎金時,他們的腦神經中的報償迴路反應都會變得活躍,但更重要的是,當其中一個受試者發現自己贏的比另一個受試者多時,他的報酬迴路反應甚至會比原本變得更加的激烈。

錯誤的比較心態:永遠都看到別人比自己好

綜上所述,比較本身沒有錯,它甚至可以幫忙人對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握,理解自己所在的位子,為自己即將或是已經做出的行為做合理的評估,讓自己在自我的規劃上更具體與長遠,過程中還能有開心的感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