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依據公開數據估計,無印每坪門市至少陳列2種到4種服飾;而從優衣庫姊妹品牌GU公布的品項數量來估算,優衣庫每坪陳列的品項應該只有一種,全年推出的總品項數更只有六百多種。在優衣庫營收規模更大、產品品項卻更少之下,同一批品項的生產、運送成本,都會比無印低上許多。
第二缺,則是缺乏視覺行銷機制。優衣庫早期就確立了以品項為單位,每週檢討的循環機制。若某個品項未能達到銷售目標,就會從架上的「標準陳列」,轉移到店鋪中央的中島,透過品項或顏色重新排列組合,以「促銷陳列」吸引來客眼光。最後仍剩下的庫存,則集中送至大型門市,以更多樣的促銷陳列架加速銷售。
相對的,無印的小型門市多以超商式的標準陳列為主,大型門市也只是標準陳列的放大版,缺乏活用促銷陳列的機制與技巧,就算在大型門市,也無法發揮優衣庫的銷售效率。
第三缺,是缺乏供應鏈的庫存管理策略,高漲的倉儲、物流成本更讓無印雪上加霜。優衣庫維持倉庫庫存6成、門市庫存4成的適當比率,而且多由專責該品項或區域的貿易公司負擔產地的庫存費用;但無印的產地庫存完全由獨資的子公司負擔,庫存滯留在產地,更成了資金的一大重擔。
雖然優衣庫因疫情下修財測,但今年度迅銷的營益仍將成長64%,成為服飾業少數的勝利組。自從在東京灣畔的新總部集結開發、倉儲、物流一條龍的改革以來,甚至在今年推出「東京製造」的新品,都是為了更精準的預測消費者喜好,因應日新月異的時尚產業。(延伸閱讀:天才都是叛逆、特異獨行的搗蛋鬼?耶魯教授以馬斯克、貝佐斯等名人故事,點出成功關鍵!)
「無印良品成功,90%靠的是制度,」無印前社長松井忠三曾在專書指出,只要制度對了,人人都可能是將才。但面對零售業變革速度越來越快,過去累積的完善制度,又到了砍掉重練的時候。翻新制度,恐怕正是無印需要柳井正徒弟的最大理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吳和懋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