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
還有一名是42歲的單親媽媽,是報社記者被資遣,後來到處接外稿,以及接案寫書與編輯。為了可以持續領失業救助金,以及中低收入的補助,她都幫託業主不要以薪資名義報稅。
(為了忠實呈現雜誌報導的原義,節錄了上面這麼多段落…以下就導入我的看法)
不要再重蹈「派遣風潮」的覆轍
對於這三名受訪者的處境,我完全可以了解他們打零工的背後形成原因,但是你能說,這是他們主動的選擇嗎?就像我未滿30歲的同事蔡瑞宇說的:
「如果可以做正職,薪水不錯,誰要打零工?」
我同意,工作正在大量消失,這是數位化與自動化的結果,而這個趨勢全球皆然,不惟台灣。我也同意,時代巨輪不斷往前推進,社會也不斷在蛻變中,新的需求在還未規模化之前,會先以打零工的型態填補需求的縫隙。但是我們不能據此總結,暗示這是一個風潮,是工作者主動選擇的結果,而是應該倒反過來強調:
「當企業提供的正職缺不足夠時,人們不得已被迫必須用打零工的方式謀生。」
也就是,不要鼓動這股風潮!讓年輕人以為打零工更自由,是一種更先進的工作模式;或是讓企業以為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打零工,所以就將正職缺開成零工缺。
這讓我想起2008年金融海嘯,奇美一直被認為是幸福企業,卻一下子砍掉3千人,全部是派遣人員,民眾這才嚇到,不再以為派遣是時髦的工作。那時候張忠謀退休在家,樓下每天有被辭退的員工在抗議,後來張忠謀回任,其中一項重要改革是取消台積電的派遣制,全部轉任正職員工。
但是在那之前,年輕人不知道派遣工作是有風險的,當時日本有一齣走紅的電視劇叫作《派遣女王》,讓人覺得派遣人員好厲害,不管到哪家公司都可以幫它們起死回生,有一種拯救地球的英雄fu。而媒體也不時報導,派遣人員不必死守一家公司,可以到多家企業歷練,經驗更豐富,而且暗示只有高手才能做派遣工作。
青春財賣完,要賣什麼?
如果派遣女工到最後是面臨高風險的生涯,那麼零工皇帝的下場是更危險,因為會使用派遣制的以大企業為主,而給零工的以小公司為多,你認為哪一個更為朝不保夕?再來看工作性質,派遣人員有部分是擁有高階技術,而打零工的工作幾乎在賣以下三項「青春財」:
1. 賣年輕:比如車展模特兒賣的是美貌。
2. 賣體力:比如工地的搬運工。
3. 賣時間:比如代客排隊、代買東西。
做一年、做兩年…做十年,做這些工作會留下什麼知識、技能或人脈?很少!那麼到了四五十歲,沒了上面這些青春財,又值中年危機,請問要賣什麼?
年輕人都以為這些工作自由,其實哪裡有自由?半夜三點要你去排隊,下午五點要你去買東西,你是二十四小時被占滿,隨時stand by,哪裡有自己的「完整可用」的時間,能夠安排進修,提升自己的價值?
遠見雜誌與TVBS都是舉足輕重的媒體,我很是憂心,這股被動走勢萬一被一窩蜂報導成流行風潮,將再度讓台灣的就業市場陷入另一場災難,所以寫這篇文章呼龥用勞動者的角度來看這個現象,最後並給年輕朋友以下三點建議:
1. 打零工不是不能做,但是絕對不要當作主業!
2. 如果真的一時半刻無法找到正職,打零工只能當作跳板,努力求表現,想辦法轉做正職!
3. 如果還是熱愛打零工的自由,就要想辦法當工頭,打組織戰!
作者介紹│洪雪珍
專欄作家,職場理念:成功都是努力來的!目前任職 yes123 求職網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商業周刊專欄作家,曾任職自由時報行銷經理、台北愛樂電台行銷總監、聯合報主編。目前已出版《不乖勝出》、《工作愈換愈好,得有這些本事》、《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洪雪珍粉絲專頁(原標題:【打零工的時代真的來臨了嗎?】)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