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行音樂與唱片業的黃金時期,非1980年代莫屬,隨身聽與錄音帶大量普及、CD也儼然蔚為風潮,動輒全球千萬張的銷售量、如傳說般的天王天后等巨星如雨後春筍源源不絕,那份光輝燦爛的榮景,以及人們對音樂的珍惜、重視,絕非數位串流流竄的今日可比擬的。
當然,對80年代注重排行榜與銷售量、音樂過度商業化、偏離創作初衷而成為討好大眾的商品等等批判的聲音,也是從來沒有少過;但事過境遷,對比當今唱片業與音樂創作的現況,我們不得不承認:就經濟規模而論,1980年代之所以能孕育出後續的alternative、indie 等另類堅持創作的風格,在全球各地也兼容並蓄地讓許多風格各異的新人、新樂風有被人聽到的機會,和當時商業化的龐大支撐、唱片公司勇於大膽嘗試有著密切的關係。當產業光環消褪,保守心態崛起,被埋沒的,反而就更多了。
再說到「商業化」、「討好大眾」這些問題。先從音樂形式談起:要說1980年代的流行音樂在形式上毫無開創,當然是說不通的;至於「主題偏狹」、「缺乏文化深度」之類的指控,撇開別的不說,光從女性觀點來看,1980年代眾女星大量崛起、攻佔告示牌排行榜、勇敢唱出新一代女性(尤以毫無歷史包袱的青少年文化為主)在性別意識、生活等各方面的想法和自我主張,這一切在三十年後的今天看來,都造成了不小的文化與社會影響力,誰又能說1980年代的歌曲太過膚淺?
Cyndi Lauper - 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 (Official Video)
就拿Cyndi Lauper這首” 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來說吧。年輕的小女孩只想玩樂?五顏六色的頭髮、鮮豔奪目的螢光色迷你裙和低胸裝,想笑就笑、總是在蹦蹦跳跳,和所謂中產階級或上流社會絕對無緣的氣質,對吧?的確,1953年出生於紐約皇后區的Cyndi,爸爸是德瑞混血後裔,媽媽的家族則來自義大利西西里島,父母五歲離異,母親再婚數次,她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則以染髮、奇裝異服、故意把Cindy拼成Cyndi等方式來表示叛逆,並且在十七歲時離家,逃離會虐待她的繼父。好一副中下階層邊緣女孩的圖像。
但幸運的是,Cyndi並未迷失,此時的她已發覺自己的音樂才能,渴望學習藝術;據說她逃家後曾在加拿大與自己的狗單獨在樹林裡生活了兩個禮拜,藉此尋找自我、思索自己的生命與未來,然後才回到Johnson State College選讀藝術課程,靠半工半讀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