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投資賺小錢,三級警戒花大錢?財務顧問:疫情下理財注意3重點

2021-08-12 11:10

? 人氣

疫情震盪加上股市多頭,其實暗藏許多風險,做好風控來保障自身是當務之急。(圖/取自photoAC)

疫情震盪加上股市多頭,其實暗藏許多風險,做好風控來保障自身是當務之急。(圖/取自photoAC)

防疫措施提升至3級警戒超過2個月,過去只能從新聞報導看到國外的現況,如今卻真實地在我們生活周遭上演,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型態。進入微解封、邁向降級在即,民眾渴望生活能盡快回到正軌,但一些體質不好、資金斷鏈的企業或個人,猶如急病患者,需要他人緊急救援。

古有諺語「晴天要積雨天糧。」未來除了需要與病毒共存,其他天災地變也可能發生,檢視過去理財規畫盲點並重新布局是首要任務。這裡提出3點作為檢視調整的開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積極儲備緊急預備金

這次本土疫情來得猛烈,無薪假、失業人口遽增,多數行業收入急凍,承平時儲備的緊急預備金恐已用罄。解封後當收入漸穩,應盡可能縮減不必要的開銷,快速補足至少6個月基本生活費的緊急預備金。(延伸閱讀:如果突然失業,你能活多久?理財達人揭「緊急預備金公式」+運用心法:存起來就把它忘掉)

若每月生活費是收入的60%,每月存下10%收入作為累積緊急預備金,也需要36個月的時間才完成;若能降低生活費為收入的50%,同時提高儲蓄至每月20%收入,只要15個月就可達到安全存量。否則短期間疫情若再次升溫,個人或家庭經濟情況又要再次陷入谷底。

2.全方位檢視保險缺口

台灣自7月起適用最新的第6回生命表,因死亡率、保險理賠成本降低,使壽險保費變少,但健康險保費則因長壽醫療需求增加而提高。(延伸閱讀:醫療險你買實支實付?還是日額型?理財顧問:雞蛋別放同個籃子)

在收入沒有顯著提高且預算有限的前提下,至少應準備年收入10倍的定期壽險保額及20萬元雜費理賠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此外像是癌症、重大傷病、手術津貼等也是可進一步考量的保障險種,現在許多保單也加入外溢機制,鼓勵保戶運動或透過健康管理,享有保費折扣或保障增加的回饋,適度減緩保費調漲的影響。

3.投資組合要符合個人需求

投資組合要符合個人理財目標,而長期的理財目標因有足夠的準備時間來分散市場風險,故要做好資產配置,透過不同的投資工具平衡市場波動,避免在疫情下嚴重虧損。(延伸閱讀:航運股大跌,現在進場會不會被套在高點?專家列3指標,輕鬆判斷現在是否還能買)

過去1年因疫情紓困需要,造成貨幣政策極度寬鬆,因此股市在帳面上的收穫頗豐,很多人有動輒10%以上甚至翻倍獲利,但有多少人真正落袋為安?投資組合應符合個人的條件及需求,依照理財規畫的程序按部就班、努力實踐,切忌在市場大好時臨時改變策略,將過多的資金投入,若再次發生去年3月疫情爆發初期的熔斷恐慌,怕不易全身而退。

有句話說:「活著才能見證歷史。」祈望我們在這波衝擊過後還能穩健前行,在健康及理財規畫也能回首笑看。


作者為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SMART智富月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作者/廖一聰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