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航運股,這篇是基本功!專家解析:貨櫃、散裝業者差別在哪?為什麼運價會大漲大跌?

2021-08-23 11:10

? 人氣

最近數十年才成為主流的貨櫃運輸法,徹底改寫世界物流和貿易的樣貌。圖為基隆港貨櫃碼頭。(資料照,顏麟宇攝)

最近數十年才成為主流的貨櫃運輸法,徹底改寫世界物流和貿易的樣貌。圖為基隆港貨櫃碼頭。(資料照,顏麟宇攝)

我們想讓你知道:今年由於疫情、塞港等因素大幅上漲的運價,帶動貨櫃航運業股價飆升。探究原因,貨櫃運送流程較複雜,業者資金負擔較大,都是這行業逐漸走向寡占的原因;而託運商日益精明的管理模式,則讓運價逐漸被壓低。

運力過剩對海洋船運而言是個自古以來就有的問題。貨物流量向來起伏不定,隨著經濟成長、交通改變與貿易限制,以及戰爭和禁運等政府因素而有所變化。但在一九五○年代和一九六○年代,散裝船容量與雜貨流量就算出現短暫的失衡,通常來說也不算什麼嚴重的問題。由於業者以極低的價格收購戰爭的剩餘船隻、改成商船,因此不必負擔沉重的貸款。他們的主要支出是營業成本,包括貨物處理、使用碼頭、船員薪資、燃料等費用。如果生意不好,船東可以停駛船隻,馬上就可以省下大部分的成本。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貨櫃船運的經濟學大不相同。借大筆資金買船、貨櫃和車架,就得定期支付利息和本金。最新式的貨櫃碼頭是個財務負擔,如果船運公司借錢自己興建或租用碼頭,就得償付債款;如果是向港務局租用碼頭,就得支付租金。這些固定成本占貨櫃營運總成本的比例高達四分之三,而且不管是否招攬得到貨物,船運公司都得支付。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只因貨物太少就閒置一艘貨櫃船。只要每一趟航程的營收能彌補營運成本,船就得繼續跑。貨櫃船運與散裝船運不同,運力過剩無法靠船東暫時閒置船隻來解決。當船商奮力爭取可載運的貨物之際,費率就會下降,運力過剩的情況也會持續下去,直到船運空間的需求終於趕上供應,這種現象才會停止。

運力過剩成了所有貨櫃化相關人士的心頭大事。一九六七年,英國政府的調查警告:「標準化貨櫃既已採用,『搶搭列車』的風潮將導致嚴重的過度擴張。」有人估計,五艘航速二十五浬、能載運一千兩百個貨櫃的船,就能包辦英美貿易中所有能貨櫃化的產品。另一項研究也估計,只要二十五艘船就能處理歐洲與北美貿易的所有雜貨。還有人預測,美國船運業者佛瑞爾船運(Farrell Line)所訂造的五艘船,就足以承辦所有澳洲對美國的出口。在訂造的新船多達數百艘的情況下,專家預測,到了一九七四年,大西洋兩岸與太平洋兩岸所有貨櫃艙格將有半數閒置。一九六八年,一項美國政府委託的研究做出預測,在北大西洋,「到了一九七○年代初,運力將出現過剩的現象。」

狼來了的時間甚至比預期的還要早。一九六七年初,全艙格式的貨櫃船問世不到一年,北大西洋運費同盟就削減了貨櫃船運運費的一○%——某家大型美國船運公司的主管稱之為「災難」。但這只是開始。由於有太多的船在競逐太少的貨物,海運費率的長期結構已開始崩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