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帕奧選手的他說:「我是幫國家耶,不是幫自己耶。然後為什麼搞到最後我回來沒有工作?」
當大家還沉醉於2021東奧羽球小戴的洋蔥故事,李洋、王齊麟的帥氣及郭婞淳的神力時,卻不知道其實有台灣,另一批奧運選手正準備也要前往奧運場地,為國爭光、為自己爭光,你們知道嗎?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發展
那就是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又稱帕奧(Paralympic Games) ,它是一項為身心障礙者而舉辦的綜合型國際體育賽事,詞源由Paraplegia的Para,加上Olympic的lympic組成。是希臘文「並行」之意,其代表帕奧與奧運(Olympic Games)這兩個國際體育賽事的地位是平等的。參賽者包括移動障礙、截肢、失明、腦性麻痺等帶有身心障礙的運動員。
這個運動開始被人們注意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了協助在戰爭期間受傷的大量退伍軍人和平民,才被廣泛引入與發展。一般認為正式的開始,是1948倫敦舉辦奧運會的同時在倫敦郊區某醫院舉行的射箭比賽,參賽者為該院16名身負戰傷以輪椅代步的患者,該比賽當時僅是他們康復療程的一部分。
而現在,該項比賽已逐步發展為完整運動項目及多國參與身障運動員參加的運動盛會。帕奧的一大特徵就是繁多的參賽項目,為了因應不同的障礙類別,東京帕奧於2020年公布全球有4,400名運動員將參與20多個運動項目,包括射箭、田徑、羽毛球、硬地滾球、獨木舟、單車、馬術、五人制足球、盲人門球、柔道、舉重、賽艇、射擊、坐式排球、游泳、乒乓球、跆拳道、三項鐵人、輪椅籃球、輪椅劍擊、輪椅欖球及輪椅網球,所有賽事合計537面金牌。
沒有觀眾的奧運
值得一提的是,明明都是運動的最高殿堂,也強調了平等性,選手的努力與難度不輸別人。但關注度和聲量卻遠遠低於一般奧運,教育部體育暑官網設立「2020東奧網站專區」,專門蒐錄相關新聞、獎牌榜等資訊,但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網頁到了8月8日仍只有2年前分享的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官方網站連結,還有歷年及2016年第15屆巴西里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累積瀏覽人數僅有6000多人,最後,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的官方粉絲頁,竟然不到5000人追蹤。
人們看待身障人士時,總是趨於保守和平凡,因為「健康就好」這種看法和觀念是無法強行轉變的,或許需要一個顛覆認知的絕佳體驗,而帕奧會就為人們提供了這種體驗的機會,人們會驚嘆於選手的出色表現。事實上,在2016年里約帕奧舉行的田徑男子1500米T13級,即視障組別中最輕微一級,前四名選手均打破個人最佳成績。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全部都比里約奧運金牌得主森度維茲,在男子1500米跑出的3分50秒還要快。但是他們不僅關注度低,媒體甚至揭露各國獎金也大不同,成為真正的「沒有觀眾的奧運」的參賽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