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藥吃多不好?多數台灣人沒搞懂,醫生開的「消炎藥」至少有3種

2018-02-07 05:30

? 人氣

醫生開的「消炎藥」有可能是抗生素、類固醇或止痛藥,請不要聽到藥名就懼怕藥物或拒絕服用。建議先問清楚醫生為什麼要開這個藥,以及服用這個藥物的注意事項。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治好身體病痛,讓自己更健康。一整個上午的門診,柚子醫師看了各式各樣的疾病,過程中一直聽到同樣的一個名詞——「消炎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開始,進門的爸爸就憂心忡忡地問:「小朋友的中耳發炎,這個消炎藥需要吃多久?」

接下來滿懷感激的媽媽對著柚子醫師說:「上次小朋友氣喘發作,您開的消炎藥很有效!」

接棒的是稍有福態的阿公, 他拄著柺杖說:「我每天下田工作,膝關節疼痛發炎,請開一些消炎藥給我!」

最後,推開門探頭進來的阿嬤也問說:「醫生!小朋友上吐下瀉,您說是腸胃炎,為什麼沒有開消炎藥?」

大家一定也都聽說過「消炎藥」,消炎藥的效果到底有多棒、有多神?

多年來柚子醫師看診, 不管是中耳炎、結膜炎、鼻竇炎、肺炎、關節炎、腸胃炎、喉嚨發炎等,都曾經被爸爸媽媽阿公阿嬤要求在藥物中加開「消炎藥」。消炎藥為什麼可以這麼神奇好用?為什麼連鎖藥局的開放架上可以賣枇杷膏、賣龍×散、賣喉糖,偏偏就是不賣消炎藥?消炎藥到底是什麼藥?

(圖/photoAC)
消炎藥為什麼可以這麼神奇好用?究竟是什麼藥?(示意圖/photoAC

柚子醫師必須寫在文章的最前面,任何的藥物遵從醫生建議合理且正常使用都不會出問題,請不要因為柚子醫師的這篇文章而把「消炎藥」當作毒藥,甚至因此跟你的醫生吵架。

「小朋友的中耳發炎,這個消炎藥需要吃多久?」這裡說的「消炎藥」是「抗生素」。生病常見的原因,不外乎是被「細菌」或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可以治療「細菌」感染引起的蜂窩性組織「炎」、泌尿道發「炎」、中耳「炎」與肺「炎」等疾病,因此被稱為「消『炎』藥」。

使用抗生素時,必須固定時間服藥,並且完成整個療程。因為台灣人長期對抗生素有不好的印象,有些患者一聽到「抗生素」就拒絕使用,醫生只好折衷方法以「消炎藥」稱呼抗生素,避免患者不願意服藥而影響疾病治療,進一步影響健康。額外提醒大家,平常的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大部分都是「病毒」感染造成的,使用抗生素是沒辦法對付「病毒」的。

「上次小朋友氣喘發作, 您開的消炎藥很有效!」媽媽口中的「消炎藥」是指「口服類固醇」。因為氣喘是氣管的慢性發炎,類固醇是很有效的抗發炎藥物,因此類固醇也可以被稱為「消炎藥」。長期大量濫用類固醇的副作用很多,包括食慾增加、肥胖、月亮臉、水牛肩等,因此很多患者一聽到類固醇就拒絕使用。

事實上,在治療氣喘急性發作及一些全身性發炎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時,類固醇有很好的抗發炎效果,也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治療藥物,短期遵照醫囑使用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而在台灣,因為患者畏懼且排斥類固醇,因此有些醫生在使用時,只好以「消炎藥」稱呼,避免患者自行停藥而無法得到良好的療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