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孩,一場性侵案,揭開中國社會黑暗面…這部電影不靠灑狗血,就讓所有人都悲痛

2018-02-06 12:19

? 人氣

《嘉年華》一開始即開宗明義地以瑪莉蓮夢露的大型人像象徵被物化的女性,並隱約暗示即將到來的風暴。(圖/地下電影提供)

《嘉年華》一開始即開宗明義地以瑪莉蓮夢露的大型人像象徵被物化的女性,並隱約暗示即將到來的風暴。(圖/地下電影提供)

『嘉年華是美好的假象,因為在美好的陽光底下,陰影無處不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寫在前頭,去年看完《嘉年華》,那時經過幾天的反覆咀嚼,相當確定這是去年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五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

同樣都是女性電影,我喜歡張艾嘉導演透過死亡開啟三代女性間的對話,在時代推移中探討了『相愛』和『相親』兩種面向,如細水長流般雋永,我驚訝楊雅喆導演描寫三代女性間的勾心鬥角能如此細膩,調度大膽且精準,批判性如烈酒般後勁十足,但我更鍾情於文晏導演透過一場性侵女孩的案件,不卑不亢用自己柔情同時堅毅的文人筆觸,寫下苦澀卻深刻的女性悲歌。

《嘉年華》一開始即開宗明義地以瑪莉蓮夢露的大型人像象徵被物化的女性,並隱約暗示即將到來的風暴。接著文晏毫不拖泥帶水,馬上將場景跳到小女孩被性侵的那晚,兩條故事主線,兩位小女孩在那晚重疊後,就各自走向自己該面對的人生,從此再也沒有交集。

這兩位女孩一位是沒有身分證逃家的異鄉人,另一位則是身陷性侵案件的受害人,從異鄉人的旁觀視角來看,性侵悲劇本身和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有衍伸出來的錢和身分證才是直接利益,觀眾則透過此角色不斷反思,如果真有一天能為公道發聲,願意拋開利益?文晏同時利用此角色暗藏了可能的悲情,片中沒說明異鄉女孩的來歷,或許,這旁觀者的角色在另一座城市中,是受害者也不一定。

2(地下評論)
(圖/地下電影提供)

至於被性侵當事人的故事線則是全片最殘忍的部分,疏離的父母關係,面對權位者的不公對待,片中的悲情與批判直接給了這小女孩,文晏在這利用此角色直視傷痛症狀,令人鼻酸且不忍。全片兩名女孩,兩條線巧妙層層堆疊,看似沒交集卻彼此拉扯。

《嘉年華》的格局是大的且打破文化隔閡,會發生性侵事件的成因從來不是單一面向能講完,被性侵女孩家庭的疏離、性侵者倚仗權勢霸凌等等,片中並未深究這些家庭疏離的原因,甚至連性侵者的面容觀眾都看不見,導演透過影像表達性侵和被性侵者的成因有很多種,但這種女性悲歌不只侷限在電影裡的地方,可能在中國各處、甚至世界各地都會存在的指涉就不言而喻了。

3(地下評論)
(圖/地下電影提供)

故事最後,異鄉的小女孩穿著一身白禮服,那本該是下海賣身的衣服,一瞬轉念,變成導演送給這位白衣天使(Angels Wear White,英文片名)的禮物,於是女孩在公路騎著車,但剩下的,是只能和殘破不堪的夢露一起駛向迷惘且無助的未來(夢露雕像變化的象徵從開場、片中到片尾也做得直白有力)。

慶幸最後沒有再奪走這位小女孩的純潔(白色禮服),給了全片不知去向但還有一絲純潔的結局。

來自中國的女導演文晏在《嘉年華》中,帶著歐洲特有的冷冽敘事,冷靜且穿透力十足,符碼象徵、鏡頭運用、場面調度等各面向皆相當精采,並透過兩位小女孩剖析中國現實社會的種種黑暗面,小至家庭大至官僚體制,每一刀下去,都成為片中令人無法喘息的原因,難能可貴的是,文宴並非一昧憤怒大悲大鳴地去鞭斥,影像呈現在文晏手中的處理下,壓抑中帶著女性柔情的詩意和堅毅不墜之感,傳遞出強大力量,所謂剛柔並濟。

覺得金馬獎虧待了《嘉年華》,除了文淇令人驚艷外,周美君飾演被性侵的小女孩也值得為她入圍最佳新演員,另外劇本和攝影我認為也夠格入圍,但這僅是文晏的第二部長作,即成為中國第一位入圍威尼斯主競賽的女導演,並成為金馬第三位拿下最佳導演的女性,相信未來這股女性力量,還會繼續用影像創作,身為影迷的我們,期待就好。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地下電影(原標題:《嘉年華》Angels Wear White)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