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居住正義論壇時提到,實踐居住正義的重要手段是興建社會住宅,目前北市已經興建1.8萬戶公宅,目前正編纂公宅叢書檢討過往公宅設計、營運管理的問題,並請副秘書長李得全研究、評估更有效的建築蓋法,避免債留子孫。柯文哲更提議,可嘗試利用現行保險業可投入10%資金到公共設施的規定,興建社會住宅。
遺憾的是,輿論卻多把焦點放在「暫緩興建社宅」的說法上,多位台北市議員便連番砲轟市府「政策跳票」;內政部也發稿指出,若北市暫緩興建社宅,盼土地給中央接手推動。對此,柯文哲拿出六都社宅興建進度表打臉批評者,指出北市已經是社宅興辦進度最快的都市,且從未指出要「暫緩、停建社宅」。(延伸閱讀:明倫社宅月租4萬,真的太貴嗎?如果遠超過行情,為何申請者爆滿?)
北市檢討社宅政策 合情合理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政策「與時俱進」才能增強效果,如北市地政局得知實登2.0中,無解約、換約的管理機制,使實登平台有淪為造假、炒房工具的可能性,便研擬把預售屋解約、換約資訊納入申報範圍,這將讓北市的實登更為可靠。
至於社宅興建政策,根據北市都發局「社會住宅興建工程戰情中心」資料,北市社宅興建工程預算執行進度已超過40%,本就屬檢討計畫的時機;而在營建成本不斷上升下,為找出更有效率,甚至更省錢的社宅興建方式,就算因此暫時不積極推動新的社宅興建計畫,也合情且合理。(延伸閱讀:「這座城市不要變成私人豪宅!」巴黎副市長如何在豪宅區蓋社會住宅?)
營建成本攀升 社宅興建成錢坑
反之,如果在公共工程屢次流標已不成新聞的現在,為了拚政績,不計成本的興建,社宅帶來的財政負擔只會越來越大,且社宅不是蓋好就好,後續還得支付各種營運管理開銷。日前審計部便指出,政府規劃直接興建12萬戶社會住宅,所需經費高昂,且建物維護修繕成本也不斷攀高,存在加劇潛在債務負擔、影響營運的風險,當時內政部回應,「將適時由國庫撥補或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的分配,挹注中央住宅基金缺口。」
那麼,在建築興建成本越來越高下,執政者不先解決營建業缺工問題,而是維持原社宅興建計畫,是不是只能期待房市的短期交易(炒房)案件高居不下,房地合一稅收年年攀升,好補社宅的大錢坑?而看到疑似「暫緩興建社宅」的黑影就開槍,無視社宅永續經營的討論,又到底是誰「短視近利」了?
本文授權自住展評論網,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