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兩原因留不住獨角獸 Gogoro寧赴美「借殼上市」

2021-09-27 08:50

? 人氣

如知名分析師陸行之的推測,Gogoro在台上市,難以拿到高定價;同時台灣的資本市場環境,也不利未獲利的公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雖然今年證交所打造了一個看重市值而非獲利的「創新板」,但又嚴格限制投資人資格,例如必須是創投、基金與機構投資人,如果是自然人,則須擁有淨資產達1千萬元以上等條件。「限制這麼多,上市之後,股票的流動性一定也會非常差,」一位網路新創公司創辦人說。

憂股本變大,不利經營團

台灣資本市場留不住Gogoro的關鍵原因,還有「擔心到時投資人組合變動,有可能會不支持經營團隊,怎麼辦?」前述證交所官員說。

原來,Gogoro的股本越來越大,因為從電動機車產線到充電站的布建,都需龐大資本支出,在上市前的三輪募資,就募了4億8千萬美元,加上這次上市籌資,讓包括陸學森在內的經營團隊,股權一再被稀釋,難保不會有台股常見的「市場派趕走公司派」風險。

和台灣相比,美國的股權設計機制就較有彈性。如Google、臉書等,都是使用「雙層股權結構」(dual-class stock structure),簡單說,是將股票分為A股及B股,前者對大眾市場發行,一股A股擁有一票投票權;而B股是創始人或經營團隊持有,一股B股擁有10票投票權,讓經營團隊能保有足夠的控制權。

但台灣資本市場以保護投資人優先,若同股不同權,會有不公平對待股東的質疑,違反公司治理。「現在連零股來參加股東會,都要給他股東會紀念品了,」證交所官員無奈說,台灣很難達到像美國資本市場這麼高的彈性及自由度。

從扶植新創企業的角度看,「雖然上市地不在台灣,但台灣早期投入的資金能(在估值較高的海外市場)獲得回報,這種投資新創企業的正向循環就會起來,」電商平台創業家兄弟董事長郭書齊樂觀看待。

台灣養大的獨角獸,雖然營運主體留在台灣,對經濟有其貢獻,但接連選擇在海外上市,仍反映台股老化、欠缺代表新經濟的上市企業。若資本市場與經濟發展、產業需求脫鉤,就只是淪為金錢遊戲場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黃靖萱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