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黃柏堯觀點:挖掘下一個獨角獸─台灣需要的創業發展政策

2020-09-22 05:50

? 人氣

台灣除了80年代創立的台積電,似乎難以再造下一個市值百大獨角獸 。(台積電提供)

台灣除了80年代創立的台積電,似乎難以再造下一個市值百大獨角獸 。(台積電提供)

近年各國政策都大力鼓吹創業,創業不僅是個人尋求發展的道路,也是國家經濟推進的動力,根據創業精神暨發展機構(GEDI)的資料顯示,台灣在全球 130 個國家中,創業指數位居全球第八、亞洲第一,由此可見台灣人民對於創業的熱情。然而互聯網潮流歷經三十年發展,仍未誕生一個世界級的網站或App,由此我們必須省思國內創業政策,為何無法應對國際的競爭能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創業不僅考驗創業家的應變能力,也考驗政策的因應能力,若創業環境無法扶持新創走出國門,或是無法複製過去成功模式,以結果論斷就是失敗的政策,台灣除了80年代創立的台積電,為何難以再造下一個市值百大獨角獸? 以下依據筆者親身投入創業的經歷,論述國內創業環境與政策的問題,也提出政策因應與調整之道,希望能藉此拋磚引玉,為台灣創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指引道路。

跳脫年輕有為的政策,由創意轉向創新發展   

年輕人對互聯網融入較快,加上創業有成的案例增加,「年輕」似乎成了創業成功的代名詞,且早期中國複製矽谷的創業項目,應用在大陸市場也能獲得成功,所以比拚「速度」也成為了成功的條件。受到「年輕」「速度」思潮影響,政府政策則鼓勵學生趕快創業,似乎認為國家未來發展願景,必須倚仗學子們的創意去開創。

事實上「年輕」「速度」並非成功的要素,「時機」才是最重要的關鍵,互聯網發揮「創意」就能創造獨角獸的時機已過,未來的機會更傾向於發展「創新」,然而沒有具備產業一定的歷練與洞見,實難有大格局創新,就像過去生成「晶圓代工」構想,非專業人士則難以發揮此構想,如何突破「物聯網」發展瓶頸,非專業人士也難以找到問題癥結。政府政策把沒有社會經驗、沒有產業知識的「創業新兵」送上戰場,在互聯網成功率低靡的時機,猶如組織敢死隊在市場拚搏,最終結果只會增加國內資源的內耗。

目前政策較多資源支持學生創業、青年創業次之,創業環境中充斥著貶低大齡的氛圍,許多國內活動與相關資源,例如創業比賽、優惠貸款等,會把超齡的創業者刻意排除,這個環境似乎遺忘中年大叔的資源需求,難道年紀變大就做不到創新嗎?但諷刺的是,台灣對全球影響力最大的企業 - 台積電,卻是張忠謀56歲時所創立,根據MIT史隆管理學院2018年調查報告指出,即便50∼60歲區間的創業者,成功的可能性甚至比20∼30歲的創業者高上2.5倍,這不表示要把中年大叔看做創業菁英,但起碼要得到一樣的資源與友善對待,否則在「年輕有為」政策下,可能沒有找到下一個祖克柏,就把下一個張忠謀給封殺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