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這邊要先溫馨提醒一下,你小時候寫作文常用的「子曰」,很多話都不是孔子講的!什麼食色性也、以德報怨、三思而後行⋯⋯這些話都不是孔子講的,以後你寫文章的時候不要再栽贓到孔子的身上了。就像有一些名嘴,在電視上動不動就富蘭克林說、華盛頓說、愛因斯坦說。我只想說⋯⋯你胡說!
食色性也,不是孔子講的,是孟子引用了告子的話,但是孔子倒是講過類似的話:「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飲食就是吃飯,也可引申為物質生活;男女就是性,這個本來就是與生俱來的需求,不用刻意去避諱,如果你沒辦法接受這麼露骨的說法,可以改成「嘿咻」兩字指代。不過,孔聖人還有強調要合乎「禮」,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要有「斬節」。
以德報怨,也不是孔子講的,是有人拿來問孔子。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就是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你覺得怎麼樣?孔子回答:「那拿什麼來回報對你好的人?要用正直的方法對付跟你有仇的人,對你好的你就也對他好。」所以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教你不要當爛好人了!不然,不離不棄,被當北七(傻子)!你的善良要穿著盔甲,你的善意要帶有鋒芒。
「三思而後行」最能體現孔老夫子的因才施教。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有個學生叫季文子,這個人個性謹小慎微,要做事之前都要經過反覆的思考與推敲,才能付諸行動。這種情況其實不是壞事,連新加坡賭王陳金城都跟我們說:「小心駛得晚年船,我明年才七十,還要留點錢擺壽宴!」只不過他敵不過賭神高進的主角光環,還沒到公海就殺人了,就算跟巴拿馬總統有交情都沒用。三思而後行,一味堅持小心駛得萬年船的態度,會不會到最後,萬年都沒駛船!因為等你都想清楚之後,魚也被抓完了。
閩南語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逐項算到著,算到逐項攏不著!」(每項算到對,算到每項都不對。)不是小心有錯,只是太過小心,每個環節都要反覆推敲到萬無一失,往往時機點已經不一樣了。天時、地利、人和,當你都計畫好之後,或許天時已過。
但是,如果是另一位學生子路說:「我都三思而後行!」那我想孔子會回答:「我建議你八思而後行會比較好。」
為什麼?因為子路的個性很衝動,衝動到近乎魯莽。陳金城看到也會忍不住說:「年輕人終究還是年輕人,太衝動了!」所以因材施教的孔子對於同一個問題因人而有不同答案,會叫他多想一想。
對人生的洞悉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我很喜歡在課堂上談孔子。一個兩千多年前的人講的話,很多至今仍然適用,他對人性的洞悉不在話下。而且他教學生的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道德標準,更多的是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處世哲學。有大方向,但可以變通,可是底線猶在。畢竟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什麼場面孔老夫子沒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