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上工、躲警察也要畫!你有注意到身邊這些異想天開的創作嗎?

2015-04-02 14:30

? 人氣

塗鴉真的是破壞城市環境嗎?還是可以成為藝術? (圖片由攝影師─吳俊毅提供)

塗鴉真的是破壞城市環境嗎?還是可以成為藝術? (圖片由攝影師─吳俊毅提供)

不知道大家年幼時,是否曾經做過這些事:在木製桌椅上,用立可白寫著「某某某到此一遊」,雖然字體因木頭幅度歪斜,甚至破壞美觀,還是覺得有趣?又或是到海邊用蠟燭排出圖形字樣,製造點浪漫氣氛?曾經親眼在辦公大樓的電梯內發現寫著,「365 day, Bye!」的簽字,當下是一笑置之;事後回想,在這些舉動的背後,動機、目的、心態會是如何?也許是紀錄,就如同山頂洞人紀錄打獵的壁畫;也許只是有趣、想被看見的心態;或是覺得是種傳達?藝術創作?

塗鴉反映社會 傳達訊息

在台灣的街頭,也有著這樣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塗鴉,形式分為簽名、變異的字樣、圖像、板模塗鴉,因台灣接觸國際的機會越來越高,近十幾年塗鴉也因此在台灣出現、發展。然而這些塗鴉,圖案的背後,常常都是與當代議題相關,早期鄉間會看到「離婚09XX-XXX-XXX」的噴漆,當年的時代背景,台灣離婚似乎是件見不得人的事。因此我們便能理解,這些塗鴉客的心態,反映了當下的個人/社會,也為塗鴉者本身傳達了一些訊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風生活-塗鴉1-吳俊毅.jpg
圍牆外的塗鴉。 (圖片由攝影師─吳俊毅提供)

印象中的塗鴉

在許多的框架下,塗鴉被視為破壞城市景觀、非環保、不值得談論,塗鴉者表達出他/她所存在的環境,也許是露骨的、赤裸的、血腥暴力的、社會公共議題等等,等同於與自己立場不同的他方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因此成形為不被接受;加上這些塗鴉客大多是年紀介於國中到大學的男性,他們最容易面臨的問題便是兵役,所以我們會發現,許多塗鴉會在某個時間點不再更新,之後是否持續則又牽涉到塗鴉客本身經濟狀況了!

風生活-塗鴉2-吳俊毅.jpg
塗鴉時常都有濃烈的個人風格及社會議題。 (圖片由攝影師─吳俊毅提供)

期盼合法創作環境

台灣目前對於塗鴉的在法律上的管理,除了罰鍰之外,若塗鴉內容涉及不實言論或恐嚇等言詞,亦可能依刑事事件處裡;塗鴉的空間仍是一個最大的問題,雖然現在有些特色小店會請塗鴉客來創作並支付費用,但這種可遇不可求的事,似乎也不能寄望之。合法的塗鴉場所當然有,不過僧多粥少,當塗鴉客想努力創作一幅具有內涵且美觀的塗鴉,環境當然不會是在躲警察及深夜上工的情況之下執行。能寄望的便是能有更多友善的合法創作環境,用藝術來改變既有的社會框架及反映當代社會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