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韓國電影「寄生上流」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後,Netflix最近推出的韓劇「魷魚遊戲」又再次創造今年以來最佳收視率。為什麼這兩部講述社會底層窮人的故事,能獲得如此大的迴響?因為影片內容反映出你我的真實人生,還有周遭朋友和多數老百姓生活所面臨的貧困故事。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貧賤夫妻百事哀,長期陷入貧困的日子會讓人喪志,失去希望和夢想;尤其,當我們看到別人總是光鮮亮麗,開好車、住豪宅,除了心生羨慕卻不知如何「思變」。「魷魚遊戲」最終的贏家,在擁有456億韓圜後,仍選擇過著一貧如洗的日子;當初拼了老命贏來的獎金,竟然無法為他帶來富足的生活,因為「錢」對他來說,已失去意義和價值,最想照顧的母親已過世,心愛的女兒遠在他鄉,為了錢和好友互相廝殺…帳戶裡的數字突然變得一文不值。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是不會有遠大的志向,每天只想著三餐能夠溫飽,哪有時間談理想、抱負。這讓我想起以前有位女助理小玲,工作能力還算不錯,但很少與人互動,每次大家興高采烈聚在一起討論,誰又到哪裡旅遊,或是分享哪邊的美食值得推薦,她總是一人在角落繼續工作。後來得知她出身貧苦的單親家庭,靠著半工半讀完成高職學業後,就進入公司擔任助理,一家老小都必須靠她為生;經濟壓力讓她不敢做出任何的改變,更不用說要規劃自己的未來。有次在茶水間遇見她一起閒聊,我發現小玲很有想法,也很聰明能夠舉一反三,問她是否願意接受新任務提升自己,竟然一口立刻回絕,我猜她一定深怕萬一有個差錯,工作飯碗可能會不保。
另一位同事阿健恰恰相反,父母為了討生活總是出門在外,所以他是外婆帶大的,貧窮的日子並沒有折損他對未來生活的想像。他說:「從小我會和外婆一起外出做資源回收貼補家用,高中是自己打工賺學費,上大學後白天上課晚上身兼數職,假日還要當家教;當時同學都戲稱我為死要錢魔人」。讓我感到最棒的是,阿健認為:「其實,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如何變通改善,只有改變才有脫貧的機會。」
從小玲和阿健的身上,我們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一個是窮人思維,另一個是想要脫離貧窮,成為富人的思維。
什麼是窮人思維呢?
以為財富是天生帶來的
大部分窮人,儘管有強烈的賺錢欲望,但他們很少會深入研究賺錢方法,因為無法提升自己,導致自我阻撓不採取行動。再來,他們相信命運,相信一切都是天生註定的,富是命,窮也是命,結果就是窮人越來越窮。